2025年5月7日,印巴边境上空,巴基斯坦歼-10CE战机携PL-15E导弹,以0比6的战绩重创印度空军“阵风”战机,震惊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印度军方并未低头认输,反而高调宣称“缴获”中国PL-15E导弹残骸,扬言要“破解中国技术”,甚至声称法国、日本和“五眼联盟”已争相求购。

那么,印度为何要高调叫卖PL-15E的残骸?我国的先进导弹技术,又是否有泄密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利品”还是“废铁堆”?

5月9日,印度旁遮普邦霍希亚尔普尔村发现的所谓“PL-15E导弹残骸”,被印媒大肆渲染为“中国技术的史诗级战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细看残骸照片,真相却令人啼笑皆非。

残骸仅剩部分燃料舱和尾翼,主动雷达导引头、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等核心部件荡然无存。

军事专家指出,PL-15E导弹设计时内置自毁机制,一旦任务失败或偏离目标,敏感部件会自动销毁,以防技术泄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宣称的“完整缴获”显然站不住脚,更离谱的是,残骸上的序列号与巴方空战视频中的导弹编号完全一致,暴露了印方直接挪用网络素材的“抄袭”行径。

此外,残骸的物理特征也漏洞百出,PL-15E导弹标准直径为203毫米,长度近4米,而印度展示的残骸直径仅150毫米,长度约2米,表面还有粗糙的手工焊接痕迹,堪称“军迷DIY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战利品”不仅无法提供技术情报,甚至连基础的逆向工程价值都没有。

美国《战区》网站分析称,残骸的雷达罩后端部件虽带有“导引头检测口”,但关键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早已损毁,研究意义微乎其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军方的这一“战利品”,更像是自导自演的宣传噱头,而非真正的技术突破。

不过,这场“残骸风波”的荒诞,恰恰映衬了PL-15E导弹的实战威力。

巴基斯坦歼-10CE战机在空战中发射的PL-15E,凭借145公里的超远射程和先进的数据链引导,成功击落印度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骸的出现,反而为中国导弹的性能做了“免费广告”。

那么,印度为何要将一堆废铁包装成“技术宝藏”?

印度为何“丧事喜办”?

实际上,印度之所以选择“丧事喜办”,就是因为5月7日空战的惨败暴露了印度空军的系统性短板,以及国内政治的迫切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战中,巴基斯坦歼-10CE战机搭配PL-15E导弹,击落3架印度“阵风”战机和2架其他机型,印度空军损失惨重。

“阵风”作为印度斥资巨资采购的“王牌”战机,被誉为“南亚天空的霸主”,却在实战中被中国制造的武器体系碾压,这一结果不仅让印度军方的“阵风神话”破灭,也让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面临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转移舆论焦点,印度军方迅速将“PL-15E残骸”包装为“战略胜利”。

印媒宣称,通过残骸可逆向工程“破解中国技术”,以此掩盖空战失利带来的羞辱。

然而,军事专家指出,PL-15E的145公里射程和“A射B导”(预警机引导战机发射)能力,远超印度现役的俄制R-77导弹(射程约110公里)和法制“米卡”导弹(射程约8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致命的是,印度空军的指挥体系仍依赖落后的对讲机通讯,俄制、法制装备的数据链无法有效整合,导致空战中反应迟缓。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配备先进AESA雷达,并与预警机无缝协同,展现了体系作战的压倒性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丧事喜办”的宣传策略,不仅无法掩盖印度空军的代差劣势,反而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武器技术刮目相看。

谁会为“废铁”买单?

印媒宣称,法国、日本和“五眼联盟”国家已对PL-15E残骸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上门合作”。

但这一说法在国际军事圈内引发了广泛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作为“阵风”战机和“流星”导弹的制造国,拥有世界顶尖的空空导弹技术,其“流星”导弹射程超150公里,性能不逊于PL-15E。

日本则依赖美国AIM-120D导弹,射程与PL-15E相当,且两国均有完整的军工体系,研究一堆残缺的燃料舱和尾翼毫无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基斯坦高级军官直言:“想了解中国技术,不如去珠海航展看真货”。

更重要的是,PL-15E作为出口型导弹,已进行严格的“技术脱敏”处理,核心技术如双脉冲发动机和AESA导引头的关键算法,均未对外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残骸完整,逆向工程也需要完整的工业链支撑,而印度在高温材料、精密制造等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连基础的1600℃耐高温材料都无法自产。

美国雷神公司前工程师曾公开表示:“逆向工程不是拼图游戏,印度缺乏系统性研发能力,靠残骸无法复制中国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场“叫卖风波”反而为中国军售带来了意外的宣传效应。

PL-15E的实战表现,不仅让巴基斯坦空军成为“阵风杀手”,还吸引了埃及、缅甸等国的采购订单,甚至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在评估其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的自用型导弹PL-17和PL-21更为先进。

据网传消息,PL-17射程超400公里,专为打击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设计,而PL-21据称可媲美美国AIM-260和俄罗斯R-37,代表了下一代超远程空空导弹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调侃:“等西方破解PL-15E,中国下一代导弹都快退役了”。

印度“叫卖残骸”的闹剧,不仅未能动摇中国军工的国际声誉,反而让PL-15E成为全球军贸市场的“搅局者”,彰显了中国从“技术追赶者”到“技术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真正的技术优势,从不需要靠残骸编织谎言,而是用实战改写规则。

印度试图通过“叫卖PL-15E残骸”上演一场认知战,却无意中为中国武器体系的实战能力做了全球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歼-10CE到PL-15E,中国制造在印巴空战中的表现,彻底打破了西方对“阵风”战机的神话,也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军工的体系化实力。

参考资料

中华网:《印度捡到霹雳-15E残骸会造成泄密吗 揭秘导弹内部构造难度》2025年5月18日
中华网:《现场:印度展示印巴冲突中的战利品 自欺欺人的炫耀》2025年5月20日
海峡网:《印度捡到“霹雳-15E”导弹残骸,通过逆向工程偷得中国技术怎么办?》202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