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篮校杯女篮刚刚落下帷幕,这届比赛的最佳阵容名单一出,球迷群里直接炸开了锅,原因很简单——雅礼中学的李玉乾入选了,而且她不是一般的新人,15岁,身高1米93,关键是她还有个更响亮的身份,中国女篮主力李月汝的亲妹妹,这种“自带流量的标签一旦亮出来,整个赛事的关注度就刷地往上蹿,尤其是在中国女篮整体换代、青训备受关注的当下,李玉乾这种“家族天赋的出现无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波新的期待。
其实看这届篮校杯的表现,李玉乾的数据还真不算惊艳——场均14分8.4篮板1抢断,59.2%的投篮命中率,罚球66.7%,放在雅礼中学这支冠军队里,她不是绝对核心,甚至有人会觉得有点“低开高走的味道,毕竟她之前在东莞篮球学校打的时候,场均23.6分13.6篮板2.1盖帽,篮板王、盖帽王、最佳阵容一把抓,那才叫“统治力,结果到了雅礼中学,分数刷不出来了,球权也不是自己的了,头号进攻点成了胡瑞燕,这位小姑娘不仅进了最佳阵容,还拿了MVP和最佳三分手,命中率高达41.3%,妥妥的团队大腿,这种情况下李玉乾的角色就变得很有意思,她不再是唯一的天才,而是变成了冠军拼图里的重要一块,这种转换,对她来说其实是另一种成长,毕竟打团队篮球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适应。
翻看李玉乾最近这两年的成长轨迹,她的变化其实很明显,早期在东莞篮球学校的时候,打法很像“校队一哥那种,所有攻防都围着她转,球权、机会、战术板块都倾斜她,数据自然刷得漂亮,但到了雅礼中学,体系更成熟,球员分工更细致,李玉乾没法再“摆烂式单打独斗,得学会当个合格的队友,这也是中国女篮青训现在特别强调的东西,别光看个人数据,得看团队适应能力,毕竟未来进国家队,拼的就是协作和临场调整,这点李玉乾起步其实不慢,15岁就能在冠军队里稳定输出,能进最佳阵容,不靠刷分,靠的是适应和执行力,这种能力比单纯的天赋还稀缺。

当然,李玉乾和姐姐李月汝的对比,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李月汝2米01的身高、全能的技术,外加在国家队的核心地位,已经是中国女篮的门面担当,李玉乾虽然也有1米93,但天赋和身体条件还是差了一截,这不是贬低,而是现实,毕竟中国女篮历史上能达到李月汝级别的中锋屈指可数,但李玉乾这个年龄段能做到的,已经是同龄人中的天花板了,这点从她每次青少年大赛都能进最佳阵容就能看出来,未来能不能和姐姐一样成为国家队主力,还得看她后续的成长曲线,尤其是打法适应和身体对抗这两块,毕竟国际赛场“内线肉搏可不比国内联赛轻松。
再说回雅礼中学这支冠军队,其实这几年她们的人才储备和青训体系已经成了全国标杆,像胡瑞燕、李玉乾这种“高配人才,同时在阵中,战术选择多,团队气质硬,关键时刻不怕对喷,场上执行力也强,别忘了,她们还有湖南青年队的参赛经历,磨合和抗压能力都不输地方队,这一点对比很多地方体校的“单打独斗风格,优势很明显,当然,这种模式也有隐忧——比如队员流动大,中途加盟的球员能不能快速融入,球权分配会不会出问题,这些都是后续要观察的点。

这次篮校杯最佳阵容,除了李玉乾和胡瑞燕,黄石市体校的赵圆圆、杭州十四中的曹诗涵、温州中学的李思琪也都进了,整体来看,前锋和后卫层面也有不少潜力股,但从中锋位置来看,李玉乾确实是目前的“独苗,这种稀缺性让她自带聚光灯,但也带来了压力,外界对她的期待很高,拿不出“压场面的表现就容易被对喷,但其实她现在的成长节奏很健康,没必要非得每场都爆砍20+10,能在不同体系下稳定输出,反而说明她的下限很高,对未来进国家队打基础作用很大。
有意思的是,外界一直在猜,李玉乾未来会不会像雅礼中学师姐邓雨婷那样,走“清华—NCAA路线,毕竟邓雨婷毕业后去清华大学,后来又转战NCAA,现在在奥本大学效力,还入选了中国女篮集训大名单,这条路对中国女篮年轻球员来说其实挺有诱惑力,既能接受高水平教育,也能打高质量联赛,李玉乾如果能走上这条路,无论是留学还是进国家队,都是有备无患,当然,这种路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全力支持,走得成走不成,关键还是看她自己的选择和后续发展。

问题来了,李玉乾未来能不能和姐姐李月汝一起,为中国女篮出战国际大赛,复制“杨力维—杨舒予姐妹花的佳话,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小,李玉乾已经入选了U16国家队,今年还有U16女篮亚洲杯要打,如果表现够硬,晋升国家队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姐妹搭档又会成为中国女篮的流量密码,带动一波舆论热度,但说到底,这种“家族传承能不能转化为真正的团队战力,还得看她们能否在更高的平台上各自独当一面,毕竟国家队讲究的是体系和协作,单兵作战能力再强也得服从大局。
这一届篮校杯女篮的含金量、关注度都不低,李玉乾、胡瑞燕们的崛起让中国女篮的未来添了不少看点,但别忘了,青训阶段的数据和荣誉只是起点,最终能不能站上国家队、走向国际赛场,还得看球员能不能在不同体系、不同角色下持续成长,球迷们当然希望看到“姐妹花齐上阵,复刻中国女篮的黄金年代,但更重要的是,像李玉乾这样的新星能在压力和期待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把“天赋变成“实力,才能让中国女篮真正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