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晚,雷军一条微博让科技圈炸了锅——小米首款自研手机SoC芯片「玄戒O1」官宣定档,性能直逼骁龙顶级芯片,国产芯片再添一员猛将。然而,与华为鸿蒙系统当年被嘲讽“套壳安卓”如出一辙,网友的质疑声浪瞬间涌来:“十年就憋出个公版架构?”“性能数据吹上天,实际体验怕翻车”“这怕不是贴牌高通吧?”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回顾小米造芯史,2017年澎湃S1因28nm工艺落后惨淡收场,此后十年间,小米转向影像芯片、电源管理等“小芯片”赛道,直到2023年才重启主芯片研发。而雷军“营销大师”的标签更是火上浇油:从SU7 Ultra机盖弹起被戏称“自动开棺”,到智驾宣传被要求“回归辅助驾驶本质”,公众对小米技术实力的信任度早已被反复摩擦。

玄戒O1的爆料数据越华丽,质疑声就越刺耳。台积电4nm工艺、对标骁龙8 Gen2的跑分、首发小米15S Pro的旗舰定位……
这些光鲜参数背后,藏着网友灵魂三问:“公版架构算什么自研?” 玄戒O1采用ARM Cortex-X3/A715/A510三丛集设计,被调侃为“买IP搭积木”;“外挂基带拖后腿?” 初期依赖联发科5G基带,功耗和发热成隐患;“量产即翻车?” 台积电产能吃紧,首批200万片备货被嘲“PPT芯片”。

在一片嘲讽中,通信专家项立刚的发声显得尤为醒目:“给小米一个机会,就是给中国芯片多一条活路。”细读其观点,三大核心逻辑浮出水面:
1、“活着的企业就是希望”
项立刚直言:“中国需要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小米每年向高通采购芯片超百亿元,自研芯片哪怕性能仅达骁龙7系水平,也能倒逼供应链降价。数据显示,玄戒O1量产消息传出后,高通紧急将骁龙8 Gen4降价15%,这种鲶鱼效应正是行业需要的。

2、“芯片没有100%自研”
“要求小米全产业链自研,等于逼车企自产轮胎。”项立刚一针见血。放眼全球,强如苹果A系列芯片也用ARM架构,华为麒麟也曾依赖台积电代工。玄戒O1的Imagination GPU、联发科基带本就是行业常态,而小米自研NPU算力达40TOPS,已显露出差异化竞争力。
3、“技术迭代需要试错空间”
“华为麒麟970也曾被骂‘火麒麟’,如今谁还记得?”项立刚以史为鉴。玄戒O1工程机实测显示,《原神》60帧温度比骁龙8 Gen2低3℃,台积电N4P工艺让功耗直降22%,这些数据虽不完美,却证明小米正走在正确的路上。正如当年海思K3V2饱受诟病,麒麟芯片也是历经九代才登顶。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的深层焦虑:我们既渴望“第二个华为”打破垄断,又对后来者缺乏耐心。但历史告诉我们,芯片战争没有捷径。三星Exynos 用了14年才追平高通;联发科天玑 蛰伏五年才冲击高端成功;小米玄戒 若能在3年内实现芯片迭代+基带集成,就有机会复刻麒麟逆袭之路。

雷军在发布会坦言:“玄戒O1只是起点,小米已做好十年亏损准备。” 当网友为“是否套壳”争得面红耳赤时,产业链已悄然改变:长江存储UFS 4.1、卓胜微射频芯片随玄戒O1同步量产,国产半导体人才储备新增上千实战岗位。或许正如项立刚所言:“给小米一个机会,就是给中国芯片多埋一颗火种。”
你会为搭载国产芯片的小米15S Pro买单吗?投票说出你的选择,评论区等你来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