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菲律宾一直在黄岩岛附近搞事,没捞到一点好处不说还一直吃瘪。

刚消停没多久,菲律宾又按捺不住了。最近,又领着一群记者来搞事,表面上声称要给渔船补给,却多次企图强闯黄岩岛相关空域,结果就是被我方直升机逼的节节败退。

但在这次对峙中,有一处亮点值得我们关注。据菲媒称,中方设置了500米长的浮动屏障,让菲律宾海警船寸步难行。

那么,菲律宾为何一再挑衅?中国设置的这个海上屏障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段被菲律宾任意曲解的历史

黄岩岛位于吕宋岛西侧约220公里处,属南海诸岛,为中国固有领土。13世纪我国航海家便发现并命名该岛,将其纳入航海图志。自郑和下西洋起,这里就成为中国古代航路上的关键导航点。

历史上,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在历史文献和国际法上都有充分依据。然而,菲律宾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声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这完全是对历史事实的曲解和歪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4月,黄岩岛争端爆发。当时,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拦截了中国渔民,引发了双方的对峙。最终,在中国的坚决反对和有力措施下,菲律宾军舰撤离,中国恢复了对黄岩岛的有效控制。

然而,菲律宾并未就此善罢甘休。近年来,特别是在美国"印太战略"和"重返亚太"的背景下,菲律宾多次在黄岩岛问题上挑起事端。他们不断派遣军舰、海警船进入黄岩岛海域,甚至试图在岛上建立永久设施,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次,菲律宾再次派出海警船和渔业局巡逻船,声称是为渔船提供补给,实际上却是一次有预谋的挑衅行动。他们甚至邀请了媒体记者随行报道,明显是想借机炒作,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为其非法主权主张寻求支持。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中国采取了新的应对策略——500米长的"巨型海上屏障",有效阻止了菲律宾船只的非法入侵,保护了我国领土主权。这一举措不仅在技术上创新,在外交上也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的"底气"何在?

菲律宾作为一个中等国家,为何敢于频繁挑战中国这个地区大国?这背后,美国的影子无处不在。

自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美国就一直试图围堵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推出"印太战略",将遏制中国作为核心目标之一。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这一政策,并进一步加强了与亚太盟友的军事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菲律宾成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重要棋子。2014年,美菲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允许美军使用菲律宾军事基地。2023年,双方又宣布扩大该协议范围,增加了四个美军可使用的菲律宾军事基地,其中一些基地距离台湾和南海都很近。

此外,美国还不断向菲律宾提供军事援助和装备。2023年,美国宣布向菲律宾提供超过1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包括沿海雷达系统、无人机和军事训练等。这些举措无疑增强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次黄岩岛对峙中,美国的身影同样清晰可见。据菲律宾《问询报》披露,由于在空中对抗中菲律宾轻型飞行器多次遭遇中方舰载直升机的压制,菲方不得不请来美军P-8A"海神"反潜巡逻机进行"展示飞行",并邀请菲律宾记者乘坐美军飞机前往黄岩岛附近空域,以确保"自身安全"。这充分说明了美国在幕后对菲律宾的支持和操控。

然而,尽管有美国撑腰,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的挑衅行为注定是徒劳的。中国在南海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无论是海军、海警还是空军力量,都远超菲律宾。更关键的一点是,中国守护自己领土的决心毫不动摇。谁要是敢来挑战我们的国土完整,必将遭到强有力的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应当清醒认识到,追随美国对抗中国不符合其长远利益。中菲两国是近邻,本应和平相处、互利共赢。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任期间就曾采取务实的对华政策,大大改善了中菲关系。可惜的是,马科斯上台后又走回了对抗的老路,这无疑会损害菲律宾自身的发展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巨型海上屏障"

这次黄岩岛对峙的一大亮点是中国首次大规模部署"巨型海上屏障"。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自2023年开始,中方在黄岩岛西南和东南两个潟湖入口和礁盘附近浅滩的入口处部署了大量浮动屏障,长度在500米至2000米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上,海上浮动屏障主要用于拦截海上漂浮污染物和液体泄漏物,比如石油泄漏时防止油污扩散。然而,中国创新性地将其用于海上维权,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屏障对船舶螺旋桨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推进螺旋桨被缠绕,因此菲律宾船只无法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对潟湖入口发动快速冲击或强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技术角度看,这种海上屏障具有几个明显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非暴力的防御手段。与直接使用武力相比,海上屏障可以有效阻止外国船只入侵,同时避免了直接冲突,降低了事态升级的风险。

其次,它成本相对较低但效果显著。相比派遣大量军舰或海警船长期驻守,设置海上屏障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特定海域的封锁和管控。

还有则是它具有持久性。一旦部署好,海上屏障可以长期存在,不需要像船只那样需要轮换或补给,可以实现对关键海域的持续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它还非常灵活性。根据需要,屏障可以调整长度、位置甚至形状,以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威胁。

这次中国在黄岩岛部署海上屏障的成功,让菲律宾坐立难安。据菲律宾媒体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这种做法正在向其他有争议的岛礁推广,包括仙宾礁在内的多个岛礁正在加速部署海上屏障设施和浮动监测平台,这大大限制了菲律宾的挑衅和强闯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在黄岩岛四周设了三层防线,用海警船和渔船组成。菲律宾船只要是敢闯,就会被多艘船只包围拦截。这样层层把守的方式,牢牢保住了中国对黄岩岛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应对菲律宾挑衅时表现得克制而有力。我们既没有使用过度武力,也没有让寸土主权受到侵犯。这种处理方式既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表明了我们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的对峙,通过海上屏障的成功部署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与直接使用军舰驱赶或武力威胁相比,海上屏障这种"软性"防御措施更难被西方媒体歪曲为"咄咄逼人"的举动,有助于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