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科学春天的日子里,一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诗句深深印入心海,从那时起,三月春天的江南就成为心中的向往,这些年也多次走过江南,但都是步入秋冬风景。这个春天和家人自驾,在三月初的一场秦岭春雪后,踏上去往皖、浙、苏的觅春之旅。车行沪陕高速,蓝田玉山附近,一座座山巅挂着雪色与雾凇,一幅幅春雪的风景,让春天的江南行充满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清晨到傍晚,商洛、南阳、信阳一座座城市从身边的驶过,窗外有自然风景,也有历史故事的回响,从秦川到中原,从中原进入大别山,春天的气息里,南阳大地的油田抽油机,信阳息县的调频广播,是路上的特色记忆。在临近六安的路口,从沪陕高速南去岳西市,暮色里的竹林春色,是大别山风景的味道。傍晚入驻因古南岳天柱山而名的岳西市,几样土菜,一壶皖酒,解去旅途的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清晨,从岳西驱车四十多公里,经过潜山市,来到天柱山南门,转乘景区交通车来到大龙窝缆车下站,路上有春色初染的森林和步行上山口黄色的寺庙群,车窗远望里,一座座奇特的石峰,像是天柱山的呼唤,大龙窝缆车站下站遥望,皖山之王的天柱山主峰,屹立秀峰之后,静待着一个个登山赏景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柱山,位于安庆市潜山西部。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潜山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行南巡狩,自浔阳,顺江而下,经盛唐(今安庆市盛唐湾)入皖口(今怀宁县山口镇),溯水而上。法驾谷口(今天柱山野人寨),登礼天柱,“号曰南岳”。直到隋文帝诏改江南衡山为南岳,其间700年,所称南岳,即天柱山。南岳称号南移后,天柱山人称“古南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秀美的天柱山留下历代文人墨客的赞美佳句,白居易歌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王安石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唐天宝七载(公元748年),李白曾渡江到皖西,一方面寄情山水,一方面求仙访道。他远眺天柱峰,挥笔写下《江上望皖公山》一诗:“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这些诗文,歌颂了天柱山之雄奇壮丽,至今游人低徊吟诵,流连忘返之情,无不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缆车上行,一幕幕风景闪过眼帘,春叶初挂的森林,随风摇曳的竹林伴随我们来到缆车上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在缆车上站到炼丹湖的山路上,一次次眺望,一个个回眸,皖山的石景与松韵,是天柱山静静地山语,山风吹过,是无人机俯瞰与眺望的天柱山初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柱山炼丹湖是中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海拔1100米,水面面积约34亩,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主峰东南侧良药坪,东汉末年道教学家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留下炼丹炉及洞穴,道教将其封为“第十四洞天”。站立皖山高处的炼丹湖边,碧水映天柱山的身影,湖边山巅的松林挂着晶莹的雾凇,在春日阳光里,一声声雾凇融化跌落,伴奏着春天看山景的心情,那份春山赏景的心境,只有身心融入才可慢慢体味。逆光眺望一个个挂满雾凇的秀峰,春天天柱山的风景让人迷醉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间步道赏景,不同视角的眺望里,一块块巨石聚成皖山盛景,万山之后,天柱峰隐身其后,无人机高空远望里,一柱擎天的秀峰屹立万千巨石之后,在雾凇山峦之上,亭台楼阁是天柱山人文的历史留痕,一个个凝望里,中天一柱的大字,成为一峰独领的字匾。也将再次攀登山巅的期待留在摄影的遐想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辛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