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春熙路,这个时尚潮流与市井烟火交织的都市地标,最近又因为一个视觉奇观“出圈”了!一块巨大的裸眼3D屏幕上,一条栩栩如生的巨型蛇盘旋、游动,仿佛要冲破屏幕限制,其逼真程度令人惊叹,但也因为“太真实了”,意外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在春熙路的地标性巨幅裸眼3D屏幕上,这条巨蛇的形象被呈现得极为细腻逼真。从其鳞片的光泽、游动的姿态,到吐出的蛇信,每一个细节都仿佛真实存在。利用特殊的视觉技术,这条蛇似乎从屏幕中“跃”出,盘旋在空中,甚至做出探头、俯冲的动作,给路过的行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成都最繁华、人流最密集的商业街之一,春熙路上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市民。许多人被这令人震撼的3D巨蛇画面所吸引,纷纷驻足围观,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赞叹科技的进步和画面的创意。“太酷了!”“感觉蛇都要爬出来了!”“这技术真是绝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硬币总有另一面。正是这种“太逼真”的效果,意外引发了争议。许多对蛇有恐惧症(ophidiophobia)的市民表示,看到如此巨大且逼真的蛇出现在公共场合,感到非常不适,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恐惧反应,不得不绕道而行。带着孩子的家长也担忧,过于逼真的蛇形象可能会吓到儿童,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心理体验。一些人认为,虽然创意和技术值得称赞,但在人流如此密集且包含各种年龄段人群的公共空间,选择这样容易引起部分人群恐惧的内容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争议的焦点在于,公共艺术或商业宣传在追求创意和视觉震撼的同时,是否应充分考虑到其可能对部分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那些容易引发恐惧或不安的内容。支持者认为,这是艺术自由和技术展示,不应因少数人的恐惧而限制,公众应理性看待;反对者则认为,公共空间应兼顾所有人的感受,特别要保护儿童和恐惧症患者,选择内容时应更加审慎和普适。
这场关于“太逼真巨蛇”的争议,成为了一个关于公共空间艺术呈现边界的讨论案例。它如何在追求创新和吸引眼球的同时,也能充分尊重和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感受和接受度?技术越是强大,创作者和运营者肩负的社会责任也越重。
这只“出圈”的巨蛇,或许会促使城市管理者和内容提供者思考,如何在公共空间呈现引人注目的视觉内容,才能既能带来震撼和惊喜,又不至于引起部分人群的恐慌和不适。如何在创意、商业价值和公共感受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未来城市公共视觉呈现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文章整理:金街网 jinjiew.com 上饶招聘网shangrao.zxzpin.com 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