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美国对华发动科技制裁以来,中国科技产业始终面临芯片断供的严峻挑战,也让很多厂商不敢进行自研Soc芯片。
即使到2025年初,大多数手机厂商所公布的芯片都是一些小型芯片,比如ISP芯片、游戏插帧芯片、充电芯片等。
由此可见,华为海思麒麟芯片的被迫蛰伏、中兴通讯的生死危机,无不警示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
然而,这场封锁反而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自主创新的催化剂,2025年春夏之交,华为、联想、小米、vivo等厂商均开始发力。

华为手机不用多说,此前已经公布了一系列给力的麒麟处理器,从麒麟9000S处理器到麒麟9020处理器。
不仅对旗舰手机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且还带来了5G-A技术,甚至下放到Nova系列与畅享系列中。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麒麟X90处理器被确认,由华为鸿蒙电脑非凡大师首发搭载,这是一款折叠PC,内置大面积线性马达,可以模拟键盘打字,搭载全新的鸿蒙电脑操作系统。
至于芯片本身,这款基于Arm架构的PC芯片获得"II级"安全认证,直接对标英特尔酷睿与AMD锐龙系列,成为HarmonyOS PC版的核心载体。

然后是联想也带来了全新的自研芯片,在今年五月份,联想YOGA Pad Pro 14.5 AI元启版搭载自研芯片SS1101登场。
这款5nm工艺的64位Armv8处理器,采用"2+3+2+3"四丛集设计,主频飙升至3.29GHz,更配备支持光线追踪的Mali-G720-Immortalis GPU。
其创新价值在于:开创了二合一设备的芯片定制化时代,也意味着国产自研芯片,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爆发。
毕竟芯片本身都已经进行了落地,并且可以看出来,其采用的工艺也不弱,这也意味着实力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

其次,小米玄戒O1芯片也已经被公布,这是继2017年澎湃S1后,小米十年造芯路上的第二款自研SoC。
与华为、联想的场景化突破不同,玄戒O1承载着更艰巨的使命:在技术壁垒最高的手机芯片领域撕开缺口。
而根据市场爆料数据显示,或采用的是“1+3+4”八核三丛集设计:采用1颗Cortex-X3超大核(主频3.2GHz)、3颗Cortex-A715中核(主频2.6GHz)、4颗Cortex-A510小核(主频2.0GHz)。
至于基带方面,初期方案上,玄戒可能通过外挂联发科5G基带,以“SoC+基带分离”方案降低技术风险。

除了以上三家厂商之外,vivo在2025年5月启动了更具前瞻性的"蓝极星计划",这个面向全球顶尖博士生的招募项目。
以"薪酬不封顶"的魄力,重点攻关芯片设计、AI大模型、XR三大领域。其战略逻辑在于:芯片竞赛的本质是人才战争。
该计划展现出两个创新维度,第一个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清华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建立联合实验室,博士生可直接参与vivo芯片流片。
第二个则是场景化技术孵化:影像芯片团队与手机产品线深度捆绑,确保研发成果在6个月内落地商用。

值得关注的是,vivo通过自研V系列影像芯片与算法协同,vivo正试图建立从传感器、ISP到AI修图的全链路技术壁垒。
未来某一天,应该也会有自家的Soc芯片出炉,而且也可以看出来,2025年的芯片自主化浪潮,揭示出中国科技产业的新生存法则。
华为构建替代体系,联想重定义设备形态,小米攻坚核心堡垒,vivo储备未来人才——这种多路径突破的模式,正在瓦解"卡脖子"技术的单点困境。
只是这条道路会非常的漫长,最终的结果如何目前也很难下定论,因此只能先耐心等待后续的发展了,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对联发科与高通骁龙,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总之,当中国企业开始掌握定义技术路线的权力时,一场静默的产业革命已然到来,这场革命的终点,或许不是某个芯片参数的胜利,而是一个由中国企业参与主导的新计算生态的诞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吗?一起来说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