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通调补”三步法
小儿鼻炎的养护指南
小儿鼻炎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揉鼻子,睡眠不安、张口呼吸。若反复发作,还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头痛,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其实,小儿鼻炎并非单纯“鼻子的问题”,而是全身免疫与脏腑功能的体现。今天从中医“通调补”三步法出发,与家长们分享小儿鼻炎的中医调治之道。
第一步:通——急则治标,缓解鼻塞流涕
当孩子急性发作时,重点在“通窍解表”,快速缓解症状。
1.外治通窍法
熏鼻小妙招:
辛夷花6g+苍耳子6g+薄荷3g,煮沸后用药蒸汽熏鼻(注意防烫伤),每日1次。
按摩小技巧:
按揉迎香穴(鼻翼两侧)100次;
搓热大椎穴(低头时颈后凸起处);
“黄蜂入洞”,食指轻揉孩子鼻孔下方,30秒/次;
科学护理:
生理盐水洗鼻,必要时用医生开的鼻喷剂。
2.口服药物
西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抗过敏)。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辛芩颗粒,香菊胶囊等(需医生指导)。
中药汤剂:找中医辨证开方,效果更好!
第二步:调——缓则治本,调理脏腑功能
鼻炎总不好?根源是肺、脾、肾在“闹脾气”!需分型调理:
1.肺脾气虚型(最常见)
表现:面色偏白或萎黄;容易感冒,每次感冒后鼻涕拖尾很久;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
调理: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健脾补肺)。
2.脾胃湿热型
表现:鼻涕黄稠,鼻息灼热;晨起口臭明显;睡觉不安稳,喜欢踢被子;舌红苔黄。
调理:苍耳子散+辛夷清肺饮(清热化湿)。
3.肾阳不足型
表现:常年鼻塞,遇冷加重;手脚冰凉,怕冷;夜间尿频;发育迟缓;舌淡苔白。
调理: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温补肾阳)。
第三步:补——固本培元,预防复发
1.体质增强方案
运动:适当户外运动(如八段锦、跳绳),避免过度疲劳。
膏方调理:根据体质定制。
药浴:艾叶30g+防风20g煮水泡脚(每周3次)。
小儿推拿:揉迎香、捏脊、补脾经、清肺经等手法,改善鼻塞、增强体质。


2.节气防复发要点
春分/秋分:提前1周开始按摩迎香穴,喝黄芪红枣茶。
三伏天:贴敷肺俞、脾俞穴(冬病夏治效果好)。
小儿鼻炎虽缠绵难愈,但通过中医辨证调治和科学养护,多数孩子能显著改善。关键在“三分治,七分养”——调理体质、规避诱因,才能减少复发。


来源:市中医医院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编辑审核: 肥城市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