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原本印尼打算花费81亿美元采购42架“阵风”战斗机,正期待首批交付时,却得知该机在印巴战场上被仅三分之一价格的歼-10C击落三架。

歼 - 10
这一消息让原本顺利推进的交易出现了波折。根据《南华早报》5月14日的报道,印尼已经开始重新审视“阵风”的性价比,甚至部分印尼网友公开提议“退货阵风,改买歼 - 10”。

种种迹象表明,这单生意能否继续下去仍充满不确定性!

阵风战机
“阵风”神话破灭
印尼空军的装备相对陈旧,主力机型如F-16、苏-27/30等都服役多年,亟需更新换代。

苏-27
因此,在2022年,印尼与法国签订了一项大合同,计划购买42架最新的“阵风”F4型战机,希望借此让空军实力大幅提升。
这款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发的四代半战机,号称具备多用途作战能力,能够同时执行制空、对地攻击和反舰任务,其Spectra电子战系统和“流星”导弹一度被视为技术标杆。

“阵风”
就在第一批6架飞机即将交付之际,印巴边境爆发了实战。5月7日,巴基斯坦方面宣布,他们的歼-10CE(即我国“猛龙”的出口版)使用霹雳-15空空导弹,在超过180公里的超视距距离上成功击落至少三架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
而印度对此事则含糊其辞,不愿正面回应。不过,飞机残骸的照片、飞行员伤亡的消息以及一些外媒的佐证,使得“阵风”不可战胜的神话开始动摇。

歼-10CE
印巴空战的结果使印尼对“阵风”的性能产生了实质性怀疑。歼-10CE配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40公里,可同时追踪30个目标并打击其中6个,其搭载的霹雳-15导弹射程覆盖200公里,末端速度达到6马赫,远超“阵风”的“流星”导弹。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通过ZDK-03预警机构建了“传感器 - 射手”一体化网络,实现了超视距作战中的精准协同,这种体系化优势正是印尼空军所缺乏的。

相比之下,“阵风”在实战中暴露出了数据链整合不足的致命缺陷。由于印度空军装备的是“万国牌”,预警机与战机的数据链无法兼容,导致指挥延迟高达12-15秒。
此外,法国并未向印度开放Spectra电子战系统的源代码,使其无法针对PL-15的抗干扰算法进行升级,最终在电子对抗中处于下风。印尼军事专家穆拉迪直言:“印尼本应选择F-35或苏-57,即便F-15和F-16也比‘阵风’更胜一筹。”

苏 - 57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采购的“阵风”单价高达1.9亿美元,远远超出同期巴基斯坦引进歼-10CE的6000万美元单价,甚至比美国F-35隐身战机的1.2亿美元还要昂贵。
尽管法方承诺提供技术转让与后勤支持,但印尼社交媒体上已掀起“性价比质疑风暴”。有网友直指:“花一架阵风的钱可以买三架歼-10C,为何要当冤大头?”

印巴空战结果公布后,印尼国会国防委员会成员戴夫·拉克索诺虽强调“单一战例不能否定武器性能”,但也承认此事为重新评估订单提供了“合理且建设性的理由”。
法国达索公司试图淡化此事,声称“任何战机都有可能被击落”,但印尼民间舆论已转向质疑,印尼政府已经开始重新审查这笔“阵风”订单。

“阵风”
事实上,印尼早已是中国武器的老客户,陆海空三军均有我国装备,例如海军的054A/P型护卫舰、计划引进的S26T型潜艇,还有C-705反舰导弹,空军也装备了我们的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等。双方在技术体系对接、人员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已有合作基础。
如果印尼决定转而采购歼-10CE,那么整合难度将远小于强行引入不兼容的法国体系,隐形成本也会更低。

目前印尼所谓的“审查”颇具深意,不排除是想以此为筹码,与法国谈判降价或争取更多技术转让、后续零件供应及维修保障等附加利益,以减少损失。
据印尼军方人士透露,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削减‘阵风’采购数量,混合引进歼-10C”,从而实现风险对冲。毕竟,歼-10C的实战表现已经打破了西方对中国武器“低质廉价”的刻板印象。

歼-10CE
结语
关于“阵风”这笔买卖在印尼是否还能成行,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变数依然很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实战表现,歼-10C这条“猛龙”已经成功吸引了更多希望独立自主、寻求真正实用且高性价比装备的国家的关注。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顶端新闻---2025.05.15:《印尼网友质疑采购“阵风”:希望买歼-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