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围棋领域中AI的强大早已众人皆知。但你是否想过,一位老一辈专业五段围棋教练的复盘指导,竟能与精准的鹰眼AI一选高度吻合80%?

这不仅是经验与算法的对话,更是跨越时代的棋道传承。在AI近乎“垄断”围棋理论的当下,老教练的深厚功底与独到见解,如何与科技达成默契?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这是对弈于1991年2月18日上午8时的一局棋。黑方是方XX,我执白后行,输3目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复盘和王老的评论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让我们跟随王老的笔迹和AI的分析,一起复盘吧。

布局方向准确无误

细微之处见真章

白8拆三,意在完成定式,而王老认为在A位托角为好。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点也是鹰眼的首选,方向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左下角局部定式,王老觉得黑15应在A位扳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老还用文字给出了演示图,我复原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是双方普通的走法。他认为实战,黑从角内扳是亏损的。

那么,鹰眼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首选点又和王老的一致!如此细微的差别都能看出来,不愧是专业棋手!

左下角告一段落后,黑17挂角,白三间低夹。王老认为,此时,白应该在A位一带先攻击黑棋。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选点与鹰眼是有出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上图,鹰眼认为,先侵消上方黑空更好一些。

这是有全盘战略的一步,作为业余棋手的我,是很难体会的。你觉得呢?

此后,白24靠出,太强硬,错误!如下图,被黑包吃两子,大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老认为应该在28位飞出。而鹰眼觉得在三路拆一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能舍弃18一子。对于忌空又胆小的我来说,更喜欢这个“拆一”。你呢?

中盘攻防,借攻击围空,智者所见略同。

白34长后,黑35拆边,王老认为不如在A位守“无忧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又与鹰眼AI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角既可以获得实空,又对白一串子遥遥形成攻击姿态,当然优于“松散”的拆边。

白36挂角后,黑37刺有点着急,王老认为,应该在A位小尖,先巩固右边,伺机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思路与AI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图,AI认为,从上方压白36一子,将两块白棋分开。

所以,高手都认为:攻击不是目的,围空才是!此乃“围棋”之道也。

对恶手判定有所分歧,见仁见智吧。

然后,本局黑的恶手出现,黑39小尖,导致角部味道不好!王老认为应该在A位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也认为39小尖不妥,仍要在36位上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是王老和鹰眼有分歧的一手,黑43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老认为这手无法忍受!应该先在A位扳,然后在B位打吃,如上图所示。

而鹰眼则认为,黑43这手超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哈,错在哪里,又神在哪里?我不太明白,你看懂了吗?大家见仁见智吧。

四、对于脱离主战场的“恶手”,他们嫉恶如仇!

右下角基本定型后,黑45尖顶,意图获取角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盘时,王老和我一致认为,这手应该在A位飞,护住边空。所幸,AI与我们的意见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手尖顶,被AI认为是恶手,是的,怎么能轻易脱离主战场呢?当年,我看对手的缺点总是这么“犀利”。

好在,我抓住了这个恶手,果断打入下方黑空。

然而,白60小尖,为了吃尽35一子,显得软弱。应该更进一步,在A位拆二,攻击黑棋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王老和AI再次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62还是主次不分,仍然应该占据A位好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双方都对此点视而不见,走了多手,及至68,这个点仍然空着。而AI一直把它列为100%的首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看出,业余棋手其实对于哪里是“主战场”,并不敏感,常常会“欠”一手。这无疑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地雷”。

对最后一个败着判断惊人一致!

王老和Ai一致认为,白82是恶手。因为这手棋无效,上边黑棋是活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图,王老认为,应该在A位点,试黑应手,黑大概只能在B位压。

而AI认为,应该在这块棋的上方侵消,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盘就此结束,全局棋谱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整个王老复盘的过程,与鹰眼AI的吻合度高达80%。你一定和我一样为他精湛的棋艺折服吧?

在从前慢,知识相对匮乏的年代,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精,前辈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奋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