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高校招标采购事件持续发酵。重庆三峡学院以75万元中标价采购市价仅299元的路由器设备事件,现已触发重庆市纪委、财政局、教委三部门联合调查。本台记者持续追踪发现,该事件不仅暴露招标流程重大漏洞,更折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的深层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事件时间轴
5月11日:本台独家披露招标异常
当日:三峡学院宣布终止采购并启动自查
5月13日:三部门联合调查组进驻调查
■ 核心争议焦点
1. 技术参数严重背离
招标文件明确要求采购防火墙、DNS设备,但中标产品"普联TL-R473G"实为普通路由器,专业测评显示其硬件配置仅支持基础网络功能,完全不具备招标要求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 价格差异达2500倍
京东、天猫等主流平台显示,该型号路由器公开售价稳定在299-399元区间。而中标金额75万元对应的单价,超出市场均价2500余倍。
3. 资格审查机制失效
根据重庆市政府2022年推行的"供应商承诺制",投标企业仅需提交《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函》即可代替传统资质审查。本次涉事企业重庆移通学院网络公司正是利用该政策漏洞,在未提供任何技术证明文件情况下通过初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调查进展
联合调查组由市纪委牵头,重点核查三个层面:
1. 采购需求论证:是否存在人为设定倾向性参数
2. 评标过程:专家是否存在重大过失或利益输送
3. 监管体系:承诺制政策是否存在执行偏差
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负责人向本台透露:"已调取评标现场全程录像,发现评审专家仅用2小时即完成价值150万元项目的技术评估,不符合常规操作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法律争议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政府采购专家张璇指出本案存在三重违法嫌疑:
1. 涉嫌虚假应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响应文件与实物参数严重不符
2. 评标失职:专家未履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审慎审查义务
3. 程序违规:采购人在中标公示前未进行实质性资格审查
"这不是简单的'型号误标',而是整个采购链条的系统性失效。"重庆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技术总监王立军分析指出,涉事路由器的数据处理能力仅为招标要求的1/120,如同"用玩具车发动机冒充航天器动力系统"。
■ 制度反思
本次事件暴露出三大制度性缺陷:
1. 电子化评标困局:专家评审时禁止联网查证,导致参数真实性难以核实
2. 承诺制风险:将资格审查后置于中标公示,给不法企业预留操作空间
3. 专业壁垒效应:评审专家难以实时更新专业技术认知,易被供应商技术误导
截至发稿时,涉事供应商尚未作出回应。本台将持续关注案件进展,重庆市财政局表示将在7个工作日内公布初步调查结论。这起"天价路由器"事件,正在成为检验政府采购改革成效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