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和谈现重大突破:普京泽连斯基同意在土耳其直接会谈
一、双方领导人确认会谈意向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5月11日凌晨提议,俄乌双方应于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无先决条件”的直接谈判,强调目标是“消除战争根源,恢复持久和平”。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5月12日视频讲话中回应,已准备好前往土耳其与普京进行“实质性会谈”,并感谢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斡旋。
乌方明确表示,泽连斯基“不会会见除普京外的任何俄方代表”。

二、土耳其的斡旋角色与地缘意义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但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其“中立调解人”地位得到俄乌共同认可。
埃尔多安表示“历史性转折点已到”,愿为停火和持久和平提供谈判平台。
伊斯坦布尔曾于2022年、2023年举办俄乌外长及代表团谈判,虽未达成协议,但为此次高层会谈奠定基础。
三、国际社会反应与博弈
美国:特朗普政府支持会谈,泽连斯基希望其“赴土耳其见证”。
美方近期通过“拆解退役武器援乌”策略,显露实用主义倾向。
欧盟:法德等五国此前联合呼吁30天停火,但被普京批评为“最后通牒”。
欧盟内部对援乌分歧加剧,波兰主张强硬,德国倾向长期消耗。
联合国:呼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关注人道主义危机及地区稳定。
四、会谈背景与战略考量
军事僵局:俄军控制乌东部分领土但难获全胜,乌军依赖西方武器持续抵抗,双方消耗战压力增大。
经济与社会压力:乌克兰经济萎缩至战前40%,俄罗斯面临制裁与技术封锁,兵员短缺问题凸显。
地缘裂痕:北约内部分歧(美欧对俄政策差异)及土耳其等第三方势力介入,为谈判创造窗口。
五、潜在影响与挑战
俄方目标:巩固乌东控制权,以能源合作缓解制裁,但需平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乌方立场:坚持停火为先决条件,寻求西方持续支持,避免领土让步导致政治危机。
风险:若谈判失败,可能引发更激烈对抗;若达成协议,或重塑东欧安全架构。
#乌方称泽连斯基只接受与普京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