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云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0.99亿元,排位18,没有延续前几年超越辽宁、甚至跑赢重庆的趋势,和辽宁、重庆分别相差115.01亿元、83.8亿元。
全省同比增长4.3%,全国排名较为靠后,仅高于广东、海南两省,低于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

按照惯例,依旧分析一下三驾马车的情况。
先说投资,今年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增速为2.5%,这辆马车终于一改近年负增长的颓势,值得高兴。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5%,比2024年全年加快2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同比下降2.8%,降幅比2024年全年收窄25.7个百分点,市场逐步稳定。
消费整体回暖,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4.97亿元,同比增长3.8%。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4.2%、7.0%。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等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4.8%、66.5%、45.8%。
全省进出口总值563.25亿元,同比增长1.2%。缅甸依旧是云南最大的贸易国,今年一季度滇缅贸易额108.82亿元,占云南对外贸易的19.32%,但受缅甸战事影响,多条通道不通畅,同比下降20.9%。
从国别看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老挝跃升为第二贸易国,这得益于中老铁路的影响;越南、泰国、印尼在榴莲的拉动下,和云南的贸易均两位增长;巴西、秘鲁、智利等南美国家与云南的贸易往来正越来越频繁。
接下来,我们重点聊聊云南16州市的表现。
先说一下整体情况。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排名前三的是普洱6.5%、文山6.0%、楚雄5.7%,和去年同期的文山9.1%、丽江8.1%、曲靖6.9%相比,变化很大,没有出现某个州市持续当龙头的情况,此消彼长的特征突出,这在经济爬坡阶段是正常现象。
除前三甲外,增速在5%区间的只有临沧5.5%和版纳5.0%;4%区间的是红河4.5%、昆明4.3%和保山4.0%;3%区间的最多,丽江3.7%、德宏3.6%、玉溪3.5%、曲靖3.4%、大理3.3%、怒江3.2%、昭通3.0%;2%区间的只有迪庆2.6%,也是增速最慢的州市。值得高兴的是,今年一季度没有负增长的州市。

主力部队还算稳定
一季度成绩单中超500亿元的州市有4个,昆明、曲靖、红河、玉溪。四州市GDP合计占全省57.23%,妥妥的半壁江山。
先说昆明,今年一季度GDP实现2148.34亿元,占全省的28.68%,全国城市排名31,和去年一季度一样超过了沈阳、厦门;同比增长4.3%,与全省持平。

看昆明很简单,盯着工业就可以了,这是昆明的短板,也是昆明这几年工作的重点。
一季度工业增速是不错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与2024年全年持平,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七大重点行业,除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外,其余6个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尤其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75.6%、27.2%。
除了工业的稳定发挥外,近两年一直下降的投资也扭负为正,一季度昆明固投同比增长0.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1%,尤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5.4%。
另外昆明外贸也还不错,进出口总额344.45亿元,同比增长19.7%。
总的来看,昆明开了个好头,不过今年想要进军万亿GDP城市,压力还是蛮大的,后面三个季度要加倍努力。
曲靖一季度GDP784.91亿元,依旧排行老二,但对红河州的优势由去年同期的207.11亿元缩小至61.04亿元。GDP增速3.4%,没有跑赢全省水平,是滇中五城中最慢的州市,但和去年年底-0.9%的增速对比已经有所回缓。
工业的下滑给曲靖造成了不小影响。二产增速-1.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三大门类中除采矿业外,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都是负增长,使得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税总额都出现下滑。
不过曲靖在招商引资上的一流服务水平却依旧在线,在这样的软实力加持下,我们对曲靖还是有信心的。
红河今年整体比较平稳,地区生产总值723.87亿元,今年破三千亿应该问题不大。增速4.5%,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滇中排名第2。
第三产业表现尤为亮眼,增加值411.80亿元,增速5.6%,对GDP贡献率达69.9%,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
文旅市场很是火爆。2025年春节假期,红河州共接待游客697.28万人次,同比增长11.32%;实现旅游总花费75.13亿元,同比增长13.51%。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州共接待游客39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2.39%;实现旅游总花费40.29亿元,同比增长33.66%。
玉溪一季度GDP增速3.5%,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不算好。三产中增速最慢的是二产,为2.9%。众所周知,玉溪的工业主要是烟草和钢铁。
一季度,玉溪烟草制品业增长0.7%,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24年的64%上升到75%,烟草制品业的“高占比低增速”制约全市规上工业增长。
玉溪钢铁有仙福和玉昆两大厂支撑,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都处于增长状态,但也面临着供需调整、产业升级等难题。
三兄弟追逐赛依旧激烈
去年楚雄、昭通、大理三州市齐齐迈进两千亿元行列,近几年排位赛的看点几乎都在这一梯队了:2022年楚雄超大理,2024年昭通超大理,而且三州市2024年的GDP彼此相差不超10亿元,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一季度,楚雄地区生产总值482.51亿元,依旧是三兄弟中最大的,对昭通、大理的优势分别为14.15亿元、21.36亿元,和去年年底相比差距有些许拉大。
楚雄同比增长5.7%,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全国0.3个百分点,是三兄弟中最快的,也是滇中五城中最快的。
各科成绩较为均衡。一二三产增速分别为3.2%、3.7%、7.9%,均高于全省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9.1%,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个百分点,成为全州工业发展的“压舱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4%,其中,工业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2.6%、14.7%,11个重点行业中除农业投资外的10个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
这次的榜单,昭通地区生产总值468.36亿元,依旧超过大理,不过优势不大,仅7.21亿元。昭通一季度GDP增长3.0%,倒数第二。分产业看,一产增速0.9%,其中畜牧业产值33.63亿元,同比下降3.6%,猪牛羊的存栏都出现下滑。
昭通前两年冲得很猛,前年7.7%的增速全省第一,去年4.6%的增速排第四,工业在其中的功劳不小。今年一季度,昭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7个重点行业“4升3降”,算不上好。
今年,昭通的工业开始由传统的“电烟煤”向“硅铝磷”转变,目标是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未来的样子我们还是很期待的。
接着说大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7.4%,是16州市中最低的;GDP同比增长3.3%,虽然依旧不算好,但高于去年全年的2.5%,三次产业也都比去年高,说明大理正在慢慢恢复元气,尤其工业成绩不错。
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新三样”增势强劲,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3%、116.6%、20.0%,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增长76.9%,太阳能工业用单晶硅产量增长286.2%。大理工业转型成效还是很显著的,工业用电量24.6%的增长也反映出大理在工业上的进步。
沿边州市增长喜人
看增速榜单很容易发现,这次沿边州市整体较为靠前:普洱是状元、文山是榜眼,临沧、版纳、红河分别排4、5、6名,保山第8,前半节占了六个名额。
文山这两年一直不错,去年一季度、全年增速都是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又拿了个第二,这个成绩背后少不了工业的贡献。
今年一季度,二产增加值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主要就是绿色铝。全州铝产业实现产值224.85亿元,同比增长34.8%,助力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9.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8.1%。电力供应中的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84.1%,对应了绿色能源的需求。
普洱这次大翻身,从去年同期负增长到正增长6.5%,成为“黑马”跃居冠军,工业的功劳也不小。一季度,普洱二产增长11.6%,是16州市中唯一两位数增长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是唯一一个增速超20%的州市。
6个重点行业都是增长的,尤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34.8%,这不免让我们联想到频频出现在云南新闻,且坐省委书记、省长中间的钟睒睒。
去年,钟睒睒两次到云南考察,年底开始,农夫山泉陆续在普洱景东、景谷、临沧临翔区等地捐建了5座国内最高标准的现代化厂房,单厂日处理鲜叶能力达到2万公斤,是其他一般初制厂的5倍以上。企业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临沧也是在工业的助力下取得了5.5%的增长成绩。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排名第三。其中,制造业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5.3%,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5个百分点,快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这多少和农夫山泉有点关系。
和文山不同,保山、版纳都是通过传统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的。
一季度,保山经济增速4%,低于全省水平,不算好。但有一项科目格外出色,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16州市中排首位。其中,产业投资增长6.1%,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为52.2%,交通、城镇基础设施、旅游业投资几乎是翻倍增长。
版纳这两年在固定投资这块一直成绩不错,今年一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3.3%,也保持稳定状态。其中,产业投资增长44.6%,占全部投资比重46.2%;民间投资增长26.2%,占全部投资比重40.6%;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农业投资翻番。
说到投资,德宏则是相反的境遇,投资的低位拉动使其经济一直不温不火。一季度,德宏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9.0%,分三次产业看,一产、二产都出现下滑,分别下降14.2%、22.7%。不过工业也在逐渐起势,一季度,全州净增25户纺织服装、服饰业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7倍,能源以外的工业投资在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增长6.1倍的拉动下,同比增长25.3%。
当前,云南经济转型的特征明显,暴露了不少问题,也出现了不少机遇,无论是沿边产业的开发、中老铁路效应的释放,还是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上升潜力都很大。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云南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微公号“拥抱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