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已经持续了 3 个多月。

短短几个月,这场被誉为"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的关税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全球贸易格局和美国经济。

今年2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雄心勃勃地签署了所谓的"对等关税"行政令,扬言要让美国重回制造业强国,消除贸易逆差。

两个月后,关税税率一路推升至历史性的145%。美国各大网站和超市的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美股在4月的短短两天内蒸发47万亿美元,美国GDP在一季度意外萎缩0.3%。

不满的声音从华尔街到华盛顿四处蔓延,近期民调显示,超过80%的美国民众反对这场关税战。

4月17日,特朗普首次松口暗示"可能降低对华关税",随后美方高层更是四处放风说"正在与中国展开谈判"。

在美国没有任何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中方一直保持着克制态度,然而,这种态度却被美论坛上的一些“吃瓜群众”解读为“我国认输”的信号。

事实真是如此吗?这场关税战到底谁输谁赢?美方为何迫切地要把关税战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关税陷阱: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美国政客嘴上振振有词,说中国是出口依赖型经济,关税就是中国的"死穴"。

但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反而暴露了美国对贸易本质的无知。

贸易从来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互利的关系。

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3824亿美元。表面看,中国卖给美国的比买的多,似乎中国更怕关税战。

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顺差恰恰反映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刚性需求。

美国真能轻易找到替代中国的供应商吗?不太现实,因为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中,大部分都是短期内无法从其他国家获得的。

比如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纺织品、家具等等。美国企业不得不继续从中国进口,只是成本更高,最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特朗普上一轮关税战的结果吧!美国通胀飙升,底层民众生活成本大幅上涨。

据相关研究显示,2018-2019年的关税战直接导致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831美元。如今关税比例翻倍,美国民众的负担会更重。

而且,美国的制造业早已空心化,生产能力跟不上,想靠关税逼迫制造业回流,简直是痴人说梦。美国制造业工人工资高、技能断层严重,基础设施老化,产业配套不完善,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制造业回流。

就算部分企业被迫离开中国,也会去越南、墨西哥等地,而不是回到美国。

更重要的是,所谓"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说法早就过时了。

十年前中国外贸依存度接近70%,如今已降至32%左右。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服务业占GDP比重已接近60%。中国经济结构早已转型升级,形成了强大的国内大循环。

关税战对中国的冲击当然存在,但远没有美国想象的那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倒是美国,这个自诩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却担心买不起中国货,这难道不讽刺吗?

再说说供应链。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仅仅是成本,更在于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从加工到组装,从物流到销售,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这种优势不是靠几道关税就能打破的。

就拿苹果手机来说,尽管特朗普一再施压,苹果还是无法将生产线大规模转移出中国。为什么?因为只有中国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几万名工程师,在几周内完成新产品的生产线调整。

这种效率和灵活性,是美国自身根本不具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反制:看似平静下的致命一击

美国媒体喜欢炒作中国反制措施"不痛不痒"的说法,这完全是自欺欺人。

中国对美国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针对的正是美国政治地图上的关键摇摆州。

爱荷华、俄亥俄等农业州的选民对特朗普至关重要,一旦这些州的农民收入下降,直接动摇的就是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

不仅如此,中国还开始动用"稀土牌"和"国债牌"。

今年3月,中国对钨、碲、铋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这些都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中国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稀土供应,美国能源、国防和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这些战略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美国的反应就知道这招有多狠了。

特朗普在加征关税后没多久,就急于要求与中方谈判。

这背后暗藏玄机。

中国在这场关税博弈中握有多张王牌:日益多样化的出口市场、巨额美国国债、对关键战略矿产的掌控,以及应对危机时国家体制上的优势。

近八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虽然不是主动进攻的武器,但绝对是美国不敢忽视的"核选项"。

如果中国大幅减持美债,必然引发美国国债市场波动,推高美国借贷成本,进一步加剧美国已经高企的财政压力。

此外,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

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一,苹果手机在中国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近五分之一。一旦中国对这些美国企业采取措施,美国股市必然受到重创。

5月初,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这不是示弱,而是中国经济韧性的表现。人民币不再因美元指数上涨而走弱,反而展现出独立走强的态势,这恰恰说明市场对中国应对关税战的信心在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视角:美国"孤家寡人"的关税霸凌

不要忘了,特朗普这次不只针对中国,而是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连最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

这种做法已经引发了全球反弹,美国正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自我孤立。

世贸组织警告,美国加征关税将导致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美国政府这种单边主义行为,已经引发欧盟、日本、韩国等盟友不满。

长此以往,美国的国际孤立将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美国自我封闭的同时,中国在做什么?正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合作机制,为本国商品打开更多市场。

当美国选择退出全球合作,中国却在拥抱开放,这种战略差异必将在长期显现成效。

中国不惧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封闭永远战胜不了开放,单边主义永远跑不过多边合作。

美国这种逆全球化而动的关税政策,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风水轮流转,天道好轮回。

四个月前,特朗普重返白宫,挥舞关税大棒,要让美国"再次伟大"。

四个月后,美国陷入了通胀回升、增长停滞、就业减弱的三重困境。这位曾在关税问题上言之凿凿的总统,不得不在民众压力下悄悄转变立场,开启与中国的谈判。

特朗普真以为自己是商业奇才,可以用"交易的艺术"收拾中国,却不明白国际贸易不是零和游戏,更不是房地产谈判。

当他挥舞关税大棒时,砸碎的不只是中国商品,还有美国消费者的钱包、美国企业的利润和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公信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朗普正在一手摧毁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多边贸易体系。

这个曾经被美国视为"圣经"的体系,如今却被美国自己撕得粉碎。

短期内,美国可能通过谈判暂时缓解当前的危机;长期看,美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将被动摇,全球贸易体系可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外交部不久前发布的宣传片《不跪!》(Never Kneel Down)中提到:"中国不退......世界的公理就有人守护。"

这句话道出了当今全球贸易格局的新现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终将被公平、包容的多边贸易体系所取代。

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如何体面地结束这场自己挑起的关税战,将是未来数月面临的最大考验。而对中国来说,坚持开放合作、坚守多边主义,才是赢得未来的正确选择。

正如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在全球化时代,筑墙的人终将被历史抛弃,而架桥的人才能赢得未来。"

参考资料

  1. 《解构"对等关税":一份或致美国GDP损失1.07万亿美元的"疯狂"计划》,《新浪财经》,2025年4月2日
  2. 《滥施关税让"美国反对美国"》,中新网,2025年4月12日
  3. 《"关税风暴"席卷美国!GDP增速料腰斩至0.8%,衰退概率飙升至45%》,《新浪财经》,2025年4月14日
  4. 《美国"对等关税"加大滞胀风险 其经济运行将面临失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