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的海关数据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打在那些曾经预言"中国崩溃"的华盛顿政客脸上。

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七年之后,中美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占比已跌至10.2%的历史低点。

而中国4月份的出口同比还大幅度增长了9.3%。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出口却遭到了关税的重击,许多企业已经被取消了订单。维奇恩追踪系统经过对比发现,关税前后,美国的集装箱出口量出现了明显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贸易战的讽刺性结局:美国自我边缘化

2018年那个春天,特朗普在推特上得意洋洋地宣布"贸易战很好,很容易赢"时,恐怕没想到七年后的结局会如此讽刺。

但现在,美国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正在加速衰减。

当美国农民抗议大豆滞销时,中国已成功将大豆进口来源转向巴西、俄罗斯等国。

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自美进口大豆同比暴跌14.6%,每吨价格下跌15%,而同期中国农产品出口却逆势增长6.1%。

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导体领域的故事更具启示意义。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非但没有扼杀中国科技产业,反而刺激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4.7%,汽车出口增长4%。

更令华盛顿尴尬的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在制裁背景下依然增长9.5%,占出口总值比重突破60%。

这些数据印证了那个被反复验证的真理:制裁从来都是创新的催化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盟崛起与"一带一路":中国贸易的新引擎

清晨的广西凭祥口岸,满载越南火龙果和泰国榴莲的卡车排成长龙,等待进入中国市场。

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大幅增长9.2%,在中国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6.8%,远超美国的10.2%。

这个曾经被华盛顿忽视的贸易伙伴,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最耀眼的明星。

RCEP的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在加工贸易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形成的产业链分工使双边贸易呈现出独特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四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6.6%,其中进口增长8.4%,很大部分来自东盟国家的中间品供应。

这种"亚洲工厂"模式,让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切断中国供应链的企图彻底落空。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改写全球贸易规则。

7.25万亿元的贸易额,9.6%的出口增速,这些数字背后是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希腊的橄榄油源源不断进入中国超市。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国对共建国家进口虽下降2.8%,但出口却大幅增长,这表明"一带一路"正在帮助中国制造业找到新市场,有效对冲了美国需求萎缩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贸易战时代:谁更需要谁?

华盛顿的政客们或许该好好研读2025年的贸易数据:中国前四个月进口总额下降4.2%,但自美进口下降3.7%,这意味着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仍在流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自东盟进口却增长4%,显示出中国正将进口需求转向周边国家,进一步降低对西方市场的依赖。

但是美国的企业却不能离开中国的市场以及中国的供应链。

在前几天的米尔肯全球大会上,美国财长贝森特试图警告大家,做空美国是错误的。

但是,全球资本的眼光是雪亮的,这一场贸易战,美国的结局已经注定。

PS:创作不易,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顺便点个赞,点个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