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喜马拉雅潜在收购估值可能低至10-15亿美元,大幅缩水。

近日,有消息传出,。

喜马拉雅是国内音频行业的头部企业,其以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生态见长,涵盖有声书、播客、知识付费、音乐等多种内容形式。成立12年来,其积累了数亿活跃用户。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达3.03亿。

该公司曾四度冲击IPO

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上市的最后一趟车早在2018年就已发出。那一年,包括美团、拼多多、同程艺龙在内的多家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也借助二级市场的融资通道开启了业务的良性扩张。

喜马拉雅首次递交IPO申请已经是2021年5月,计划赴美上市。但仅4个月后,其便转战港股,此后,招股书又两度失效,原因或与业绩亏损、市场环境以及自身商业模式等因素有关,也使得资本市场对其上市持谨慎态度。

2024年4月,屡战屡败的喜马拉雅再度递表,发起新一轮冲刺。

此次在业绩指标上,喜马拉雅开始强调盈利:2023年公司收入61.6亿元,净利扭亏为盈,其年内收益约37.36亿元,经调整收益为2.24亿元。

不过,其营收增长表现出放缓态势,2021年至2023年增长率由43.7%降至3.5%和1.7%,且面临着用户增长瓶颈、业务竞争等诸多挑战。

时至今日,喜马拉雅早已错过上市最好的时机。资本市场上,对音频故事也不再买单。

员工层面,此前有报道称,过去三年喜马拉雅员工人数锐减,从2021年末的4342人减至2024年末约1500人。但截至2025年4月24日,公司钉钉办公系统可查询的在职人员数量超2300人。

融资层面,结合公开资料整理,自2012年成立至今,喜马拉雅至少进行过13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已达1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早在2022年,腾讯音乐便被传与喜马拉雅有过接触,探讨合作可能,但因管理权分配问题,谈判陷入僵局。

此次传闻再起,或与喜马拉雅近期资本动作有关,其子公司喜攀(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3亿增至28亿,增幅达837.6%,被内部员工视为 “收购重启的信号”。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21年喜马拉雅赴美IPO计划估值约50亿美元,而当前潜在收购估值可能低至10-15亿美元,大幅缩水。

作为传闻中的收购方,腾讯音乐集团在在线音乐与音频娱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旗下拥有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知名平台。

官网显示,胡敏女士现任腾讯音乐CFO、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简历如下:

胡敏自2016年7月起担任首席财务官,自2024年3月起担任董事会成员。胡女士负责公司的财务和企业IT部门

在加入公司前,胡女士自2007年至2016年曾担任不同腾讯事业群的财务总监,包括互动娱乐事业群、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社交网络事业群以及技术与工程事业群。

加入腾讯之前,胡女士任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内部审计部总监

胡女士在财务管理、资本运营、运营管控、并购、内控内审等财务方面拥有逾20年的丰富经验。

胡女士是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CPA Australia、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成员,亦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胡女士本科毕业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工业外贸学士学位,并在中国北京交通大学获得系统工程硕士学位

此次若成功收购喜马拉雅,对腾讯音乐而言,可补齐长音频业务短板,利用喜马拉雅内容资源,丰富自身生态。对喜马拉雅来说,则可获得资金与资源支持,缓解上市压力与经营困境。

来源 | 财能无界综合整理

声明 | 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非原创文章不代表本号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活动预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精彩请移步至华哥聊财务视频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与10000+CFO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