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竞争激烈的年代,提到董明珠这个名字,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雷厉风行的女性形象。

她说话直接、态度鲜明、对细节要求极高。

作为格力电器的灵魂人物,她是众多创业者心目中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5年4月18日,在高净值研究院举办的一场大咖课上,董明珠又一次用她标志性的直白风格说出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整天折腾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哪有心思把企业做好?我只关注格力这俩字,别的都不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董明珠的创业历程,看看她是如何将格力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者。

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的董明珠刚过三十岁,却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变故——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年幼的孩子。

面对生活的重压,许多人可能会选择退缩,但董明珠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另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辞掉了南京的一份安稳工作,独自前往深圳,加入了一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销售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珠海街头看到一家公司(即格力前身)正在招聘销售人员,于是果断跳槽加入了这家公司。

当时的格力还远不是如今的行业巨头,而是一家地方小厂,产品种类单一,市场竞争力薄弱。

董明珠从零开始,背着样品四处奔波,无论风吹雨打,都坚持拜访客户。

她回忆那段岁月时说:“每天跑十几家客户,嗓子喊到沙哑,鞋子磨破了好几双,但我就是不服输。”

靠着这份毅力,她成功地将格力空调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她在安徽一个人创造了8000万元的销售额,占当年格力总销量的八分之一。

这样的成绩让公司上下对她刮目相看。

不过,董明珠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她深知企业的命脉在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格力内部管理出现混乱,营销体系濒临崩溃,董明珠临危受命,接手营销部门。

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制定严格的经销商管理制度,杜绝灰色交易,将原本松散的团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从那以后,格力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董明珠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她成为格力电器总裁;2012年,又兼任董事长。

从一名普通销售员成长为企业的掌舵人,董明珠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蜕变。

与此同时,格力也从一家年产值不足亿元的小厂,成长为全球空调市场的领头羊,2024年的营收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董明珠那份“只管格力”的专注精神。

董明珠常说的那句话:“整天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哪还有精力经营企业?”乍一听像是玩笑话,但实际上它揭示了她对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心无旁骛,聚焦主业。

在她看来,企业家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外部竞争,而是自身的分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企业发展战略,任何干扰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品牌偏离方向。

这种专注体现在她对格力每一项决策的执着追求上。例如,在技术研发方面,董明珠从不吝惜投入。

格力每年都会拿出超过5%的营收用于研发,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空调实验室。

她经常强调:“核心技术无法通过购买或乞求获得,只能靠自己努力钻研。”

正是这种信念推动格力掌握了变频技术、光伏直驱等顶尖科技,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

2024年,格力空调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专利数量突破10万件,这背后是董明珠对技术近乎偏执的追求。

除了对技术的重视,董明珠还对产品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间,格力曾因质量问题被客户退货,董明珠亲自带领团队查找问题,甚至彻底翻查了整条生产线。

她定下规矩:格力的产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哪怕成本增加也不能偷工减料。

如今,“格力制造”已经成为耐用的象征,消费者提起格力空调,总会称赞其“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性。

当然,董明珠身上也充满了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人物,无论是犀利的语言还是高调的行为方式,总能引发热烈讨论。

她曾经公开表示:“员工如果不忠诚,那就请离开。”这句话听起来刺耳,却反映了她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要求。

在董明珠眼中,格力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跳槽的平台,而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批评她“太过强势”,认为她干涉过多,甚至包括员工的私生活。

然而,董明珠则认为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员工的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体表现。

她那句“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会影响事业”,其实是在提醒大家不要让个人问题干扰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董明珠也不是没有犯过错。比如她力推的格力手机项目,虽然投入巨大,但市场反响平平,被外界指责为“不务正业”。

还有她在直播带货时的一些广告风格,也被网友调侃为“太接地气”。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尝试恰恰体现了她的勇气——一位70岁的企业家依然敢于探索新领域,即使失败也不怕重新再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敬佩的精神。

对于董明珠的评价,网络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有人称她是“中国制造的代言人”,也有人觉得她“过于自我”。

不过无论如何,她从未试图取悦所有人。

她曾在一档节目中坦诚地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只关心格力能不能做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