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君:电商行业重大变革,多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

2025年4月22日‌,国内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宣布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标志着这一由拼多多在2021年首创、后被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广泛采用的售后规则正式终结。调整后,消费者在收到货后发起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交由商家自主处理,平台不再主动介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策调整背景与进程‌

  1. 规则起源与滥用问题
    “仅退款”最初旨在提升消费者体验,但近年来被部分用户滥用,如“用完再退”“恶意索赔”等现象频发,导致商家权益受损。例如,曹县汉服商家曾反映,高频率的“仅退款”申请使其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2. 平台分阶段调整

  • 2024年7月,淘宝率先松绑规则,对评分≥4.8分的优质商家减少平台干预;

  • 京东、快手等随后跟进,赋予商家36小时自主处理权或终止“退款不退货”服务;

  • 2025年3月,1688全面取消“仅退款”,改为依据买家诚信等级判定补贴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规核心变化‌

  • 平台角色转变‌:从直接裁决者转为信用背书者,纠纷处理权向商家倾斜;

  • 商家自主权提升‌:消费者需与商家协商退款事宜,平台仅提供信用评估和补贴支持;

  • 配套措施‌:部分平台推出AI反欺诈工具(如淘宝“旺旺一键反馈虚假凭证”)和商家补贴计划,以平衡消费者权益。

‌行业影响与争议‌

  • 商家支持‌:多数商家认为新规有助于减少恶意索赔,回归良性竞争。例如,有女装商家曾因350万元“仅退款”导致亏损,调整后经营压力显著缓解;

  • 消费者担忧‌:部分用户质疑平台信用评判标准不透明,可能削弱售后保障;

  • 监管导向‌:此次调整呼应了国家管理部门对“无序仅退款”的治理要求,旨在优化电商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观点
分析指出,取消“仅退款”是电商平台从“低价内卷”转向服务与品质竞争的关键一步,但需完善信用体系和监管机制,避免矫枉过正。未来,如何平衡商家权益与消费者体验仍是行业长期课题。

(综合自《北京商报》、人民财讯等报道)

#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