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奥运周期已开启,因为在巴黎奥运会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中国女排经过调整也是逐渐进入集训。
从主教练到阵容都经历了“大换血”,而在此之前,中国女排传出来的两个重要消息,也是让很多粉丝“心惊”。
究竟是什么消息呢?
赖亚文“炮轰”教练
4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赖亚文在排球联赛总结暨新周期工作会上,以一件“小事”直指中国排球教练的职业态度问题。
她透露,中国男排外籍主教练海宁曾向她反馈,部分中国教练在比赛中全程坐在教练席上使用手机发消息,对赛场局势漠不关心。
这一行为被海宁视为“缺乏对排球的热爱与责任感”,赖亚文直言:“那一刻,我为中国教练员感到汗颜。”
赖亚文进一步剖析,这一“手机门”仅是表象,折射出中国排球教练群体的四大顽疾,新型举国体制作用未充分发挥、竞赛体系活力不足、国际化进程滞后、后备人才培养断层。
作为曾辅佐五任主教练的“五朝元老”,赖亚文深谙中国排球的沉疴,她强调,教练员若缺乏自我提升的紧迫感,仅满足于“得过且过”,将直接导致训练质量下滑,阻碍年轻球员成长。
近年来,中国排协逐步推行教练员考核机制改革,引入升降级制度,试图打破“铁饭碗”思维,教练必须时刻更新知识、紧跟国际趋势,否则将被淘汰,这一表态,标志着管理层对教练团队职业化的高标准要求,也为新周期定下基调。
惠若琪声援
面对赖亚文的批评,前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在社交媒体发文力挺,她以“热爱是拼搏事业最好的驱动力”开篇,结合自身经历,呼吁从业者重拾初心。
惠若琪提到,她在公益探访中目睹乡村孩子们仅凭简陋场地坚持训练,眼中闪烁的纯粹热爱令她动容,她感慨:“若连教练都失去热忱,如何点燃球员的激情?”
退役后的惠若琪始终活跃于排球事业,资助偏远地区球场建设、推动校园排球普及、赴日本筑波大学交流训练体系。
她以行动诠释“热爱”的真谛,不仅是赛场争冠的执着,更是推动基层发展的担当。此次发声,既是声援赖亚文的改革主张,亦是对功利主义训练文化的反思。
惠若琪的呼吁引发广泛共鸣,球迷普遍认为,中国排球需摆脱“唯金牌论”的桎梏,构建以热爱为根基的体育文化,唯有如此,方能培育更多“朱婷式”的天才球员,而非急功近利的“流水线产品”。
赵勇挂帅
4月10日,中国排协官宣赵勇接替蔡斌出任女排主教练,这一决定源于巴黎奥运会第五名的成绩未达预期,同时综合了郎平等元老的意见。赵勇深耕排球23年,曾培养颜妮、丁霞等名将,其扎实的基层经验与创新理念成为胜出关键。
赵勇的首期集训名单引发热议,19人中12人为首次入选国家队的新秀,平均年龄仅20岁,较此前下降5岁。
国际排联特别撰文称赞这一决策“极具魄力”,尤其对三名“00后”二传的启用表示期待,16岁的张籽萱、出身排球世家的邹佳琪、U21世锦赛冠军殷小兰,均以技术全面、心理素质过硬著称。
距离6月世界女排联赛仅剩两个月,赵勇需完成三大任务,整合新老队员的战术体系、弥补二传位置的经验短板、打造适应国际潮流的快变打法。
尽管国际排联的肯定为团队注入信心,但年轻球员的抗压能力与大赛稳定性仍存疑,对此,赖亚文明确表态:“洛杉矶奥运的目标是站上领奖台,必须给年轻人成长空间。”
“大换血”必然伴随成绩波动,2025年世联赛将成为检验赵勇战术与新人成色的试金石,若急于求成,可能重蹈“拔苗助长”覆辙,若坚定改革,或可复制郎平2013年启用朱婷、袁心玥的成功经验。
中国女排现在来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刻,既要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也要做出改变适应新的挑战,两者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主题。
年轻队员们不断进步,教练组齐心协力,这些都将影响中国女排未来的发展方向,洛杉矶奥运会是重要的目标,同时也是对球队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女排需要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结语
中国女排想要革新,注定荆棘密布,但正如惠若琪所言:“没有热爱,一切皆难”,想要要夺取奥运冠军需要时间和磨砺。
这支年轻的队伍需要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实力,相信中国女排能够顶住压力,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