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纽带

书写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近日,重庆市潼南区和我市联合发布

《潼南区 崇州市双核联动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

双方将进一步携手合作

共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断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案指出,两地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跨区域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支撑重庆、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潼南、崇州两地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增至15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至4家,技术交易合同额突破12亿元,两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两地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25%和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崇州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市潼南区

地处重庆西北门户的潼南,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崇州,直线距离虽超200公里,却在各方面优势互补、深度合作。近年来,两地在人力资源、招商、司法、文体旅、民营经济、跨省通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细分领域合作,持续推动两地产业协同配套、文旅资源互推互介和审批等公服共建共享,打造成渝地区非毗邻地区合作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发现,与之前的合作相比,此次的方案重点提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指出,两地将联合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赋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州经开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潼南高新区

“比如说协同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我们双方计划聚焦汽车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绿色食品等领域,组建市场化运行、专业化服务、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研发机构+孵化公司+转化基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争创国家、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崇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赵海鹏介绍说。

下一步,两地将建立科技管理部门专项对接机制,加强对两地重大项目、重要政策、重点改革等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推进举措,密切协同配合,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记者|唐海龙

编辑|余霞 陈雨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