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形势变化,我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决定组建社会工作部,将相关职能划转社会工作部门,明确地位作用、职责定位、总体要求,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新泰市委社会工作部自2024年4月份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注重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聚焦主责主业,加强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市社会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新成效。

市委社会工作部作为市委职能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始终坚持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1次,常态化开展“我的业务我来讲”、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活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凝聚思想共识。二是深入基层抓调研。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由部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集中调研15次,形成工作台账6册、高质量调研报告9篇。三是转变作风树形象。推行部机关“五度”反思工作法,时常提醒部机关干部“思想境界高度、主动思考深度、工作投入力度、办事精细程度、吃苦耐劳韧度”够不够,转作风、树形象,打造“忠诚、创新、实干、担当”机关文化。四是健全制度促规范。健全完善15项规章制度,形成《工作制度汇编》,做到以制度管人、用标准办事。创新实施“一述三评”制度和亮点工作比选,激发工作动力,建设忠诚担当型、开拓奋进型、严谨高效型、团结干事型、作风优良型、廉洁服务型机关。
“三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新泰市共有市场主体14.7万户,集聚约3.27万个新经济组织,占企业总数的95%,已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新泰市委社会工作部以深入开展全省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为总抓手,进一步优化市委“两新”工委工作机制,在泰安率先完成20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区“两新”组织综合党委组建工作,并全部实体化运行、发挥实质性作用;扎实推进“两个覆盖”攻坚,全市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单建党组织114家,单建率达到91.25%,提升了45.24个百分点,在泰安市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数量最多,单建率上升最快。
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深化“红链赋能”行动,实施“组织强链、资源护链、服务助链”三大工程,累计解决企业、项目各类问题382个。去年以来,11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9.6亿元,56个项目竣工投产或试运行。深入推进“融合聚能·益企前行”工程,探索区域化“党建+服务360”模式,打造“红色驱动”党建品牌,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紧扣企业发展需求、项目建设需要,聚焦思想强企、组织联企、服务助企、治理兴企,创新实施“党建惠企”十大行动,作为党建引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每个行动1个具体方案、1名包保领导、1个牵头单位,形成“1+10”工作体系。抽调营商环境等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专班,编印各类惠企政策42项,协调解决企业问题115个,为企业争取各级荣誉123项。
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推动“友好场景”建设,成立4家“骑手食堂”、20家“骑手药店”,评选26家“友好商家”,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吃饭难、休息难、看病难等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同时,坚持“以服务换治理”的理念,发挥新就业群体点多面广、熟悉基层、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文明宣传、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选聘兼职网格员100名、食品安全员50名、道路交通安全员50名、民情观察员30名,发挥“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作用,收集上报社情民意、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600余件,切实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在党旗下、温暖在服务里、凝聚在治理中。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市委社会工作部优化基层党组织体系,深化党建共建联建,扎实开展“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为基层赋能减负;成立“社区工作者之家”,实施“六个一”提能工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探索红色合伙人信用治理模式,不断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去年4月份以来,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新泰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八大类309个问题整改销号,建立21项长效机制,新泰市《为镇街赋权增能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案例入选山东省专项整治十大案例,“先赋能后减负”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广。
开展志愿服务是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新泰市注册志愿服务队伍2750支,注册志愿者21.8万人,这是做好社会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深化“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40余场次,服务群众27.6万余人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更好融入基层治理、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获全省第四届“我的防非故事”主题征集活动唯一特等奖,“河畔学堂”社区青少年成长支持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福田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项目。
(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