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肺癌患者日益增多、生存需求提升,周彩存教授和团队不断提高肺癌诊疗速度和精度,因为“做到这一点,就抓住了延长肺癌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肺癌诊疗,上海东方医院如何“领跑全球”?

2025年,周彩存教授将正式上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董事会主席。这是该协会成立近50年,首次由中国专家当“一把手”。

在3年任期中,周彩存教授有很多想干的事: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引领更多中国学者走向世界,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推进肿瘤创新药物研发,进一步推广早筛早诊策略……

在此之外,周彩存教授和团队还有一个明确的“小目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从东方医院产生出更好的诊疗方案,让更多病人得到临床收益。”

2024年年初,周彩存教授加入上海最年轻的三甲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担任肿瘤科主任。不到1年,他以主要研究者(PI)身份,牵头开展44项肺癌临床研究;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诊疗量逼近专科医院同类科室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癌症患者“定制解药”

谈及加入东方医院的初心,周彩存教授告诉“医学界”,一方面是他想跳出“舒适圈”,打造一个内外结合、兼顾临床和科研、以胸部肿瘤为主的多学科诊疗中心。

另一方面,“仍有大量患者,确诊已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此时治疗需要多学科协同,综合医院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从医30余年的周彩存教授长期致力于肺癌靶向治疗、抗血管治疗、免疫治疗、临床转化等研究。他建立了国内最早最全的分子检测平台,迄今积累5万余例数据,能帮助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找到驱动基因;创立广覆盖、无死角的肺癌全程个体化管理,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其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年鉴》《临床肿瘤学杂志》等权威期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等20多项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推荐。有分析指出,这些成果“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肺癌的诊疗模式”。

“以前讲肺癌治疗,都是基于疾病分期、做标准方案,早期病人开刀、晚期病人化疗,没有其他选择。但我们对分子标记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总结出新策略,可以基于基因特征,选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未来还会有ADC、双抗等。”周彩存教授介绍。

不久前,东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生熊安稳在出诊中,遇到 1 位确诊晚期肺癌近 8 年的老患者。接诊之初,该名患者被发现 ALK 基因突变,随后历经多次活检、手术、放疗, ALK 基因靶向抑制剂从一代用到三代。 2023 年,他出现脑膜转移,经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这都有赖于周彩存团队完成的Ⅲ期ALESIA研究,构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新标准。研究表明,经过至少5年随访,使用靶向药ALK抑制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6个月,5年生存率达66.4%。

但寻找“解药”的过程并非单一学科就能胜任的。“肺癌是全身性疾病,早期就可能有潜在全身转移。到晚期,肺癌可以影响脑、肾上腺、肝、骨骼等全身各处。”周彩存教授坦言,只有多学科会诊,才能攻克癌症诊疗“关键点”。

2024 年 7 月,由周彩存教授牵头,东方医院“胸部肿瘤精准诊疗 MDT 门诊”正式启用,放疗科、病理科、外科等兄弟科室协同合作,旨在提供最个体化的全流程治疗思路。

“在我们门诊或病房收治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初诊者,即诊断不明确,影像学发现肺部肿块占位。基于 MDT ,诊疗思路分为三步。”熊安稳介绍,

第一,通过活检、取得病理,确认肺癌类型;

第二,完善脑部、骨骼等全身综合情况评估;

第三,完成免疫指标、基因检测等。

多学科团队依据以上结果,完善精细化的分期分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全流程追踪患者病程。

迄今,“胸部肿瘤精准诊疗MDT门诊”已为大量疑难患者,制定了精准治疗方案。针对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患者,团队提出“免疫联合化疗”思路,先成功缩小巨大肿瘤至“几乎没有”,再由外科切除,术后检查提示癌细胞“几乎消失”。

要知道,在20年前,这类患者的五年生存期几乎为零。

提高诊疗速度,抓住“救命”机会

“周彩存主任以前说过,年轻医生跟肺癌患者只能做1年朋友。因为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往往只有1年左右。”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玮教授感慨。

这和肺癌诊疗的复杂困境有关。首当其冲的,就是早期诊断技术的精准度有限。

早期肺癌一般表现为肺部小结节。低剂量螺旋CT能有效检出肺小结节,是早期肺癌“照妖镜”。

但在肺小结节中,低剂量螺旋CT的假阳性率高。也就是说,它很难判断小结节的良恶性。若置之不理,有一些可能会进展至晚期;若都手术,则存在过度治疗隐患。

为此,周彩存教授很早就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成功研发出两种分子标志物诊断试剂,包括肺癌血清自身抗体谱、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相关产品已在我国获批上市,于百余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两种诊断试剂联合低剂量螺旋CT,能将表现为肺小结节的早期肺癌诊断阳性预测值,从69%提高至95%,大幅提升诊断精度。

“对肺癌,防远远比治更重要。假如防不住,我们就希望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周彩存教授强调。

他和团队还在分子分型方面下工夫,“与死神抢时间”。他们突破、完善晚期肺癌微小标本活检技术瓶颈,建立分子分型快速检测路径,将初诊到初步确立治疗方案缩短至3天,欧美国家则为2-4周。

今年是东方医院周斐教授进入胸部肿瘤亚专科的第十年。他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农历春节前夕,一名刚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的新手妈妈因胸闷、气促就诊。

他发现患者有大量心包、胸腔积液,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积液穿刺引流后,周斐等人利用快速检测路径,仅1天就确诊患者为晚期肺腺癌,完成分期分型。

“患者检出EGFR敏感突变,在除夕前一天,启动靶向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缓解。”周斐回忆,迄今患者情况稳定,每年都主动联系诊疗团队。她的孩子也在茁壮成长。

周彩存教授坦言,加入东方医院后,其关于肺癌诊断的实操能再加速。作为一家综合医院,东方医院拥有强大的肿瘤诊治平台,呼吸相关科室常规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等内镜检查、治疗,是站在呼吸介入放射学顶端的培训基地之一。

“要想达成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必须获得有效的病理标本。”周彩存教授介绍,随着纤维支气管镜运用,病理操作难度大大降低。相关检查能完成活检、明确病理类型,还能实现检查可视化,进一步提高取材准确性、安全性,清楚观察肿瘤侵袭范围、确定手术方式。

这对于提高肺癌诊疗速度、精度,至关重要。“肺癌患者日益增多、生存需求提升,谁能提高肺癌诊疗速度和精度,谁就抓住了延长肺癌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周彩存教授说。

打造胸部肿瘤治疗中心的“东方特色”

东方医院肿瘤科现有161张床位,年诊疗量达到6万余人次,逼近专科医院同类科室水平,学科建设一直位列上海市第四名。得益于科室的专业优势和不断提升的知名度,肺癌患者的诊治数量稳步提升。

但,周彩存教授坦言,目前解开的肺癌谜题只是海面漂浮的冰山一角。尽管临床很努力地研究新方法、新技术,仍不能满足肿瘤防治的需求,需要不断探索“海面以下的未知区域”,“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基于此,周彩存教授希望在东方医院肿瘤科基础上,打造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胸部肿瘤中心。一方面,这将成为肺癌等胸部肿瘤患者的全方位、一体化诊疗平台,旨在提供精准治疗,提升生存率和治愈率。

另一方面,中心立志成为“国内胸部肿瘤新药与器械研究创新高地”,加速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应用,打造“高、精、尖”肺癌精准诊疗团队,创新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目前,周彩存教授和团队已经得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资助,建立《肺癌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全息库》,收集晚期少见靶点肺癌700余例诊疗信息及配对组织,涉及ROS1、RET、HER2等少见突变。

后续,团队将研发少见靶点试剂盒,以降低检测费用、提升诊断灵敏度、加快检测速度。团队已经建起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Ⅰ期临床研究中心,还将针对肺癌少见靶点推进新药研究、创新治疗思路。

根据医院信息,周彩存教授加入东方医院后,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牵头开展了44项国内外肺癌相关的临床研究,其中包括一项针对基因图谱MTAP缺失的靶向治疗临床研究。

MTAP基因是人体当中一种重要的基因,和细胞代谢相关。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肾癌、食管癌等患者中,易出现较高比例的MTAP基因缺失。

在已入组患者中,有人几乎用遍市面上所有治疗方案,仅达到勉强维持。而入组后,其基因配对成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周彩存主任的国际声誉强,能给予科室高瞻远瞩的顶层科研设计,给到我们非常好的指引。他牵头的大量临床研究,有助于创新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李玮告诉“医学界”。

他自信地说,随着研究推进,治疗手段会越来越多,医生将有更多的三年朋友、五年朋友,甚至有更久的朋友们。

周彩存教授告诉“医学界”,加入东方医院之际,他给科室发展设定一个“愿景”,“如果有一天,患者们看肿瘤就想到东方,我们的目标就达成了。”

在他和团队共同努力下,这一天或指日可待。

精彩资讯等你来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