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里,文书这个岗位看似平凡,却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管理全连战士的档案,有时还要兼任枪械员,保管连队的枪支弹药。而能当上文书的兵,往往不简单。今天,我想讲讲我们连队那位“傻文书”的故事,他不仅在全团书法比赛中拿了第一,还成了全连最受信任的人……
2024年11月9日,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一等功连的“傻文书”》。很多战友看到这个标题后,纷纷留言问我:“文书就文书,为啥叫‘傻文书’?”
其实,这个外号是我们连长起的。
晓华,87年兵,湖南人,个子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平时话不多,但一开口就能把人逗乐。他有个特点——做事特别较真,甚至有点“轴”。比如,连队要求每天下午5点前交日报表,他绝对会提前半小时完成,然后反复检查三遍,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错了,他也要重新打印。
有一次,连长开玩笑说:“晓华啊,你这人做事太‘傻’了,明明可以轻松点,非要跟自己较劲。”从此,“傻文书”这个外号就在连队传开了。
但就是这个“傻”劲儿,让他成了全连最靠谱的人。
晓华的字写得极好。
新兵下连时,连队要出黑板报,指导员随口问了一句:“谁会写美术字?”晓华怯生生地举了手。结果,他那天的板书让全连官兵眼前一亮——工整、有力,甚至带点艺术感。
后来,团里举办书法比赛,连长直接点名:“晓华,你去!”
比赛那天,团部大礼堂里坐满了各连队的“书法高手”,晓华却一点都不紧张。他提笔蘸墨,写下一幅《沁园春·雪》,笔走龙蛇,气势磅礴。评委们传阅时,纷纷点头。
结果毫无悬念——他拿了第一名。
团长亲自给他颁奖,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字如其人,踏实!”
很多人以为,文书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写写材料、整理档案,其实远不止如此。
我们连队的文书还兼任枪械员,这意味着他不仅要管档案,还要管枪。每天早晚,他都要核对枪支弹药的数量,确保万无一失。
有一次,团里突击检查枪械库,别的连队因为记录不规范被通报批评,唯独我们连被表扬。团长说:“看看人家晓华做的登记本,每一支枪的编号、保养记录清清楚楚,这才是标准!”
晓华的“傻”劲儿又上来了——他甚至在登记本里贴了便签,写上每支枪的“小毛病”,比如“3号枪扳机稍紧,使用时注意”。
战友们笑他:“你这搞得跟照顾病人似的。”他却认真地说:“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马虎不得。”
在连队,晓华还有个身份——战士们的“知心大哥”。
新兵想家了,找他聊天;老兵有心事了,找他倾诉;甚至有人和女朋友闹矛盾了,也跑来找他出主意。
有一次,班里一个新兵因为训练成绩不理想,躲在被窝里哭。晓华知道后,半夜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明天加练,我陪你。”
第二天,他真的陪着那个新兵加练了一小时。
后来,那个新兵成了训练标兵,退伍时抱着晓华哭:“班长,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2010年,晓华退伍了。
离队那天,全连官兵列队送他。连长红着眼眶说:“晓华,你这‘傻’小子,到了地方可别吃亏啊!”
他笑了笑,挥挥手,转身走了。
后来,我听说他回到湖南老家,开了一家小小的文具店,兼卖字画。生意不算大,但街坊邻居都爱找他写字——春联、喜帖、甚至孩子的作业题字。
去年,我微信问他:“还练字吗?”
他发来一张照片——案台上铺着宣纸,写着“不忘初心”四个大字,笔力依旧苍劲。
我回他:“还是那么‘傻’,一点没变。”
他发了个大笑的表情:“习惯了,改不了。”
在部队,像晓华这样的文书还有很多。他们或许没有冲锋陷阵的壮举,但正是这份“傻”劲儿,让他们成了连队最坚实的后盾。
如今,每当看到办公室里整齐的档案柜,或是训练场上战士手中的钢枪,我总会想起那个戴着眼镜、认真写字的“傻文书”。
战友们,你们的连队,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傻”得可爱的人?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军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