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双墩镇党委锚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目标,持续完善多元共治机制,释放“社+N”综合效应,以“三大抓手”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基层治理蓄能提质增效。

抓牢“强基固本”,夯实基层治理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双墩镇党委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镇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社区层面成立“党总支”10余个,依托小区划分“党支部”40余个。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确保党组织建设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推进各类党组织“联建共建”,针对青年人群、特殊群众、新兴行业等工作领域的短板,整合共享各类资源,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党建工作由单打独斗向互动融合转变,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在整体融合中实现内涵式发展、系统性增效。

同步加大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力度,打造一支讲政治、有情怀、善治理的骨干队伍。党员们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在双墩镇双丰社区,便有38名在籍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10余名“双报到”在职党员投身社区服务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认领“微心愿”16个,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抓好“同题共答”,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只有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才能激发出共治的原动力;只有让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党建工作才能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软环境”。

双墩镇党委把党建触角伸向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引导各社区成立党建品牌。例如,双丰社区以“睦邻双丰”党建品牌为核心,建设“睦邻亭”,为居民提供一个平等交流、共同协商的平台。目前,共有10余个社区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协调解决小区停车位规划、绿化提升、非机动车飞线充电等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社区“党总支”统领、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共治”机制,创新“平安夜巡”等经验。借助121名“红色小管家”的工作力量,日常走访居民群众2万余户,搜集、解决居民问题诉求3000余件,畅通民意反馈渠道,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提升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确保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良性机制。

抓实“群众路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双墩镇党委发挥“头雁效应”抓落实,积极推行党组织“书记项目”,构建“包联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党组织+群众”的联系机制,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网格服务片站等阵地,完善“民呼我应”长效机制,打造老年助餐、家庭医生等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场景,把更多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同时,进一步完善“1456”工作法,坚持以“一核带动”引领工作,“四微服务”纾困解难,“五社联动”延伸触角,“六步议事”推动善治,使社区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结合文明创建、道路交通安全等社区重点工作,找准着力点,融入日常志愿服务的大局当中,使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今年,广大党员深入群众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0余人次,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强服务”活动30余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有效助力政策在一线宣讲、民意在一线收集、服务在一线开展、发展在一线推动。(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