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外漂泊了20年,直到成家都未曾和父亲再有来往,戴柳的态度为何如此之坚决呢?
“你怎么能这么对我,我努力十几年呀。”说完这话,戴柳把手中的通知书一甩,蹲在地上掩面痛哭。
父亲无奈的将通知书捡起,拂了拂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的放进了抽屉中。
他对着女儿说:“这政法大学不是挺好的吗,国内顶尖,我听说出来工作很好找的。”
可无论他怎么解释,戴柳都用仇视的目光看着他,一言不发,半晌,直接夺门而出,直到半夜才回家。
本来应该是最亲的父女,为何关系会走到如今这一步呢?
这要从中学时期说起,戴柳生活在黄冈,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很多人都做过黄冈的试卷。
这个地方同样人才济济,学霸随处可见,戴柳本来就很有学习的天赋,在加上她自己十分刻苦,刷遍了几乎所有市面上的高考试卷,所以,在学校中,她也是十分亮眼的存在。
在百日誓师大会的上,她代表学生发言,在所有人面前宣誓,并大声喊出了自己的梦想---北大。
台下的父亲却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因为,那个时候,他就并不是很赞同女儿的这个梦想。
他并不盲目的追求清北两所高校,而是盯上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中国政法大学。
他还听说,律师今后步入社会,发展前景很好,想想他在电视中看到的那些意气风发的律师和法官,就觉得心潮澎湃。
他认为,女儿从小就能言善辩,说起道理来也头头是道,干这一行既安稳又挣钱,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么将这样的想法说给女儿听,却得到了女儿的反驳,双方各执一词,谁都没能说服谁。
戴柳一直觉得只要一直成长,就一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到时候,父亲也会妥协。
几个月后,她给出687的纸面分,开心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报了志愿,当时老师还很自信,认为她要是啃住北大报,被录取的几率很高。
可她父亲,却在报名截止前,去找老师改了志愿,老师多次劝说无果之后,还是本着尊重考生意愿的态度,帮她改了志愿。
戴柳成了最后一个知道的,而且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她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在沉寂了一个暑假后,沉默的拉着行李走了。
到了新学校,她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往上爬,只有这样,她才能独立选择自己的人生。
而女儿的沉默也刺痛了父亲,但父亲却坚信,日后女儿一定能明白他的苦心,却不曾想,这样的自作主张,却将女儿越推越远。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了女儿的来电,女儿说,她要去韩国留学,这一次,无论他如何阻止,都无济于事。
当时的戴柳开始新的人生,像一只欢脱的兔子,虽然有些不适应,但十分欢快。
脱离了父亲强力的掌控,她也开始规划起未来的生活,不仅需要将多的时间拿出来学韩语,更需要到处做兼职。
即使忙的脚不沾地,但她依然感到快乐,父母的来电,很多时候她都匆匆挂断,她认为,以后自己人生中所有的重大选择,都不需要父母的参与,包括结婚。
毕业之后,她努力工作,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忙碌的工作和充实的家庭生活让她十分快乐。
而父母也经常会打电话让她回去看看,她经常说工作很忙,的确,她如今自主创业,生意做的很不错,但究其原因,她还是不想回去。
因为她实在无法释怀当年的事,她从小牺牲自己的玩乐时间,只为考上北大,这其中的艰辛常人无法理解。
可见,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利,父母可以给出意见,但强加干预可能会适得其反,理解和尊重很重要。
信息来源:沂水发布《687分女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