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下午1时35分,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里一声微弱的啼哭,让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胎龄32周的“小星星”(化名)仅1.56千克,皮肤薄如蝉翼,呼吸急促得像片随时会被吹落的叶子。新生儿科团队早已严阵以待,暖箱、呼吸机、急救设备在走廊投下长长的影子,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拉开序幕。

生命闯关:34天的“克”度守护

01

急救:生命保卫战

出生后2小时,小星星开始“呻吟、吐沫”,血氧饱和度像坐过山车般骤降。气管插管精准置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快速注入,呼吸机开始规律地“呼吸”,监护仪上的曲线终于不再惊心动魄……34个白天和黑夜,医护团队多次与死神竞争,小星星终是化险为夷。

02

喂养:1毫升的喂养艺术

出生后小星星无觅食反射、无吸吮反射,护士们采取“鸟巢式护理”,小身子蜷曲如在母腹,每4小时一次体温监测;用棉签蘸取乳液涂抹嘴唇,帮助建立觅食反射;小星星从最初只能耐受每次1毫升的鼻饲喂养,到每次35毫升、每2小时一次的自主吸吮喂养,奶量的逐步增加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喂养技术与艺术。

03

守护:24小时的生命凝视

某天凌晨2时,责任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写下:“心率145次/分,经皮测氧饱和度95%,奶量15毫升……”这些数字背后,是护士们每时每刻的床头守护,是医护团队多次病例讨论,是妈妈偷偷抹掉的眼泪,有担心更有喜悦。

破茧时刻:暖箱里的“毕业礼”

第34天清晨,当护士轻轻抱起小星星称重——2.32千克!这个数字再次让整个科室沸腾起来。褪去监护仪的小家伙皮肤白里透红,小脚有力地蹬着襁褓,哭声响亮得像在宣告:“我赢啦!”妈妈颤抖着接过孩子,贴在胸前的瞬间,眼泪砸在襁褓上:“这是我们一起闯过的34天!”

回家后的牵挂:从医院到家庭的“成长接力”

4月的阳光里,新生儿科随访团队敲响了小星星家的门。曾经暖箱里皱巴巴的小不点,如今躺在妈妈臂弯里挥舞着小手,体重3千克啦!医生半蹲着指导喂养姿势,护士蹲在床边示范抚触手法,阳光透过纱窗,在每个人脸上镀上温柔的金边。

致早到的天使与守护者

每个早产宝宝都是“穿越荆棘的勇者”,他们的成长不是简单的体重增加,而是无数个“第一克”的积累:第一次自主呼吸、第一滴乳汁咽下、第一次对声音转头……在仙桃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暖箱里的监护仪不只是数据显示,更是爱的心跳;护士站的排班表不只是时间轮换,更是生命的接力。从1.56千克到3千克,变的是数字,不变的是医护人员掌心的温度——我们始终相信,每个早到的生命,都值得被全力以赴地托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仙桃市妇幼保健院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