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民国29年)底,新河县委、县抗日政府在敌后组建公安局,随之建立了公安队。
初期公安队有战士四、五十人,以后发展到100多人。
县抗日游击大队曾两次整编过渡到正规军调离新河,这支精悍的公安队伍成为新河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他们经常夜聚明散,时分时合,侦敌情、锄奸特、剿土匪、打伏击、端炮楼,机智勇敢,神出鬼没,令敌人闻风丧胆。
攻陷炮楼
1941年,公安队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奇袭故现、西董日伪据点,智取梨园炮楼,消灭敌人70多名,俘敌30多人。
在牛家庄将经常活动在新河、巨鹿、宁晋三县交界地带危害群众的9名惯匪头子捕获,押至南杜兴邱家坟一并处决。
1942年,日寇对冀南根据地“四·二九铁壁合围”大扫荡后,抗日斗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
新河城内的敌人频繁清乡扫荡,利用遍布全县的炮楼、据点、界线沟、公路分割设置封锁网。
疯狂围剿抗日武装,大肆捕杀我党政军干部、战士,残害抗日群众,许多同志壮烈牺牲,一些人妥协隐匿,也有一些人变节投敌。
日寇在新河城
各抗日组织遭受重大损失,被迫处于隐蔽状态。
在抗日斗争极其残酷的环境下,县长杜锷生、公安局长刘志明带领30多名公安勇士巧妙地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在新河南部一带重新开辟战场。
11月,共捕杀敌特、汉奸50多名,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同月,县长杜锷生和公安股长焦更夫带领公安队埋伏在申家庄,里应外合智取申家庄炮楼,毙敌3名,活捉9名,缴获大枪12支,子弹若干发,并将炮楼烧毁。
这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我县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县长杜锷生签署的抗日政府文件
艰苦卓绝的抗日烽火岁月,历经战斗洗礼,锻造出了一批意志坚强、智勇双全的公安干部。
局长刘志明是冀南四分区派来的优秀干部,股长赵良才(陈村人)、焦更夫(申家庄人)、队长赵家玺(陈村人)、裴永本等,都是新河农村的铁血青年,都曾直接带领公安队英勇杀敌,威名乡里。
这些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坚持斗争的同志被称为“咬牙干部”。
这几名公安精英每人配有一支马枪和一把手枪,经常在夜间出其不意地“掏被窝”锄奸特,给敌人很大震慑。

焦更夫(第二排左一)与宁南区干部合影
当时在敌特中流传:“今天脱下的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敌人对他们既恨又怕,总想找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1943年6月7日,刘志明、焦更夫、赵家玺、裴永本、赵振奎五名公安干部,从新南公路以东到路西来开展活动。
天黎明,暂住苏田村西南角一农户。早饭时,村里一个脱离了公安队后当了敌人密探的人发现了他们,随后向城内的敌人告密。
鬼子队长和伪军头目得到情报后大喜过望,决定派重兵前去围剿,来个瓮中捉鳖,一举消灭“土八路”骨干分子。
脱群年、赵根本等特务头子更是欣喜若狂,自报奋勇带兵参战,自以为在皇军面前立大功的时候到了。
他们带领警备队200多人分路向苏田村进发,下午包围了公安干部住的院子。我公安干部发现院外有异常后,立即持枪在门口、窗户内侧警戒。
院子外围敌人越来越多,四周房上、胡同、街里都站满了敌人。
敌人不敢直接进屋,他们也不能冒然往外冲。
在令人窒息的紧张僵持过程中,五名同志临危不惧,紧急开会,一致表示宁死不投降,拼死突围!
根据周围环境,决定先向村里冲,再向村南树行里冲,进交通沟后直奔独水张固庄,又研究了如何冲出屋去。
于是,他们烧掉文件、情报材料,把枪和子弹按突围的需要调整好。
这时敌人开始频繁大声吆喝:“快投降吧,你们跑不了啦!”“哈哈,捉活的呀!”。
见屋里不搭腔,房上的敌人开始刨屋顶子,准备向里面扔手榴弹。
在千钧一发之际,说声冲!他们卷着被子冲出房门,背靠背抱团突围。
裴永本、赵振奎两把盒子枪打房上,焦更夫、赵家玺两把盒子枪打两边,刘志明的盒子枪打后,与敌激烈枪战。
房上的敌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枪击,吓得趴在房上,缩回头去。
他们冲到外门口,开门一看,满胡同子都是敌人,立即集中火力向前冲,敌人一见五勇士拼死冲来,立即拼命后退,有的甚至趴在地上保命。
冲到大街里,沿街边向三面之敌连续射击,迅速转入一条胡同向南冲,偏偏遇上了死胡同,随即交替掩护翻墙而过,冲到村南进入了交通沟,最后终于突破重围,到达安全地带。
焦更夫腿部受伤,其他四名同志毫发无损。
鬼子队长在城里还等着自己的队伍凯旋归来,结果大失所望,大为恼火。
200多人围攻5人,竟然一无所获,这煮熟的鸭子还能飞了?
认为一定有内鬼,日本人对脱群年、赵根本等人起了疑心,先命他们罚站、跑步、罚跪,又对他们严加审讯。
我方得知此情报后,趁机通过内线实施离间计,借刀杀人。
后来,脱群年、赵根本、白勺、王庆同等死心塌地效忠“皇军”的汉奸,做梦也没想到会被自己的主子给杀了。
那个给敌人报信的密探,还没领到鬼子的赏钱,就被公安队枪毙了。
从此以后,敌伪、奸特也不敢那么嚣张了,有的人经过积极争取也成为我们的内线,为以后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田突围战,创造了新河抗战史上突围战的奇迹,五勇士受到冀南军区的传令嘉奖,《冀南日报》对此进行了登载宣传。
作者:王占明:新河县堂阳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鹅池诗社社员。
编辑:古井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