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座古镇,一条“凌晨5点的江南早茶街”,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网红打卡墙,只有蒸笼的热气混着茶香,老人们端着蓝边碗坐在青石板上掰扯家常,甚至这里的早茶文化要早于广州,有着“江南第一早茶”的美誉。

这座隐秘的古镇就是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的游埠古镇。游埠古镇与桐乡乌镇、湖州南浔、义乌佛堂并称“浙江四大千年古镇”,与其他精致开发的古镇相比,这座被李渔形容为“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两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的宝藏小镇仍然相当小众,保留着质朴天然的烟火气。千年历史的沉淀,这里的早茶文化却成了这座古镇的标签,也是感受江南烟火气的绝佳地点。

相较于统一贩卖“长沙臭豆腐”“竹筒奶茶”等食物的古镇和老街,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游埠古镇保持着尚未被同质化的特色,适合周末两天时间,来体验“活人感”和“烟火气”,给生活脉络增加一丝血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埠的早茶,生于江河,长于市井。

这座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南部衢江之畔的千年古镇,自唐代以来,就是浙赣闽皖交界的重要商埠,素有“钱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如果再细究,你会发现游埠的建镇历史甚至早于兰溪,早在唐初,这里就建有码头,凌晨靠岸的货船、赶早集的商贩共同孕育出独特的“赶早”文化。曾经这里的鼎盛时期五座码头彻夜不息,天未亮时已有苦力蹲在茶馆门口,就着滚茶吞下冷饭团——这便是早茶最早的雏形。

而如今虽不见商埠繁忙的盛景,但码头的基因已刻进食俗。凌晨五点半,解放路上的茶馆依次亮起昏黄的灯,蒸汽混着茶香漫过明代就已经建立的永济桥,仿佛按下古镇的苏醒键。游埠人的一天,依旧是从“摸黑吃早茶”开始的——挑一张沿街的长桌,泡上一杯土茶,再点上几样点心“打底”,接着便是各类碳水轰炸。一番操作下来,定能让你在这个江南小镇忘记在办公桌上的manner和干巴司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号称江南第一早茶的游埠古镇

放眼全国,无论地域相距多远,但凡有早茶文化的地方总都会在松弛感上“殊途同归”。游埠早茶追求的不仅是吃饱和吃好,更是一种体验。每天早上6点到9点是游埠早茶人气最旺的时候,老街上的茶馆比邻成片,茶馆老板们会在店门口摆上桌椅,等待着新客和老客的到来——不过,就算是外人也能容易分辨出来,老茶客一般都会自带杯子,自给自足,和老友一起絮话家常。

这份松弛感也延续在了茶叶的选择上。虽然兰溪拥有兰溪毛峰这一茶叶名片,但游埠早茶中喝的茶主要还是普通绿茶,或是老茶——这种“老茶”一般取自嫩芽下面的一段,虽然口感并非上乘,但游埠人却甘之如饴。当地人对茶叶并不挑剔,讲究的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游埠人习惯用大杯泡茶,茶叶无需精细,泡得严严实实最好,喝的就是生活的本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埠古镇中的当地人@遇见光

游埠早茶有个潜规则:喝茶是幌子,吃碳水才是正经事。本地人甚至戏称:“广州早茶吃的是情调,我们吃的是力气。”碳水星人钻进了早茶一条街,就相当于朝圣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种类的丰富度,游埠早茶中的点心和吃食并不输给广东。不过对于初来乍到的旅行者们来说,江南第一早茶还得是必配的“碳水三件套”——肉沉子、鸡子粿、豆腐汤圆。

肉沉子是游埠早茶的代表,堪称江南早茶界的“微雕艺术品”——需要先将新鲜的鸡蛋打入碗中,用筷子在蛋黄上戳一个小洞,再将调好味的三肥七瘦的肉馅一点点塞入蛋黄中,“每塞三下轻晃蛋体,让肉馅自然沉降”,直至蛋黄被塞满。这个过程的技术含量非常大,一般人容易把它弄成一碗“肉末鸡蛋汤”。水烧开再转小火,等待水不再翻滚时再将肉沉子轻轻倒入锅中。慢炖十多分钟,等到肉沉子浮到水面,再煮个三四分钟即可捞入事先准备好的猪油、酱油等调料的碗中,浇上汤水,撒上葱花即可食用。

肉沉子的口感十分丰富,蛋清裹着蛋黄,蛋黄又裹着肉馅,这种蛋与肉的完美组合可能是早上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选择。而在游埠,肉沉子不仅是早茶桌上的一道美味,也是当地丈母娘招待女婿的传统美食,表达着一份对女婿的认可——它所承载着的文化意义,是游埠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肉沉子@游向蓝天的鱼

如果说肉沉子是微雕艺术,那游埠早茶的另一个代表鸡子粿,便是对面皮擀制和火候的双重考验。

正宗鸡子粿的面皮要薄如纸,“将面皮蒙在报纸上,可清晰读出头条标题才算合格。”这道由明清码头工人发明的果腹早餐鸡子粿,更像是古代人自己的“压缩饼干”。制作鸡子粿时,面团要擀得薄而均匀,擀好的面皮铺上肉末、葱花,然后像包包子一样收口,但要留一个小洞,将打散的鸡蛋液顺着粿的小洞缓慢倒入,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油煎时灌入蛋液,咬破脆壳的瞬间,滚烫的肉汁会给人一记直球暴击,能把碳水星人顶到碳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鸡子粿@nolzaxxi

看似不太起眼的豆腐汤圆经常被外地食客忽视,但这却是金华非遗的独特标志之一。看似一碗平平无奇的汤圆其实暗藏玄机——称之为“易容术”也不算夸张。正如豆腐汤圆的名字一样,豆腐是这道美食的主角。将豆腐捣碎,加入猪肉馅,团成圆球,在面粉中滚上一圈,裹上薄薄的一层面,放入锅里煮熟后便可以食用。

一碗地道的豆腐汤圆需要高汤做底,汤圆整体外表光滑晶莹,口感细腻、顺滑,再撒下切得细细的葱花,这一口让凌晨五点的你人没醒,胃先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腐汤圆@游向蓝天的鱼

而除了经典老三样,游埠酥饼、糯米粿、梅菜粿、生煎包、油角酥、鸡蛋糕、水索粉、双喜糕……100多样点心,在长街和茶馆间流转开来。茶客们熟门熟路地拼桌,粗陶茶碗往油亮的老木桌上一搁,蓝边海碗随即端上冒着热气的吃食,来上一趟活人感就此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烟火气十足,种类繁多的游埠早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游客挤在早茶街吃吃喝喝时,会玩的人早已转入第二战场——这里没有景点,只有生活。

在游埠早茶街的烟火喧嚣中,郎静山故居像一帧被定格的旧照片,藏着中国摄影史的隐秘章节,是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必访的景点之一。作为“亚洲摄影之父”,纪念馆原为郎静山捐修的家祠,三进二天井的格局,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陈列了郎静山的生平事迹、摄影作品以及他对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贡献。纪念馆中还收藏了大量古董相机,想必每一位摄影爱好者看到都会心痒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郎静山纪念馆@露露公主

桥,是游埠古镇的象征之一,潦溪桥、太平桥、永济桥、永福桥和永安桥,这五座横跨游埠溪的清代古桥组成“五马归槽”,是游埠古镇的标志性景观。这些桥形状各异,工艺精美,其中的永济桥更被认为是五座古桥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这些桥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道肉眼可见的时光结界——桥东早茶街人声鼎沸,桥西却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步之间,恍若穿越两个纪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埠古镇具有代表性的桥

远一点,兰溪另外一座古镇同样藏着惊喜。诸葛八卦村据说是诸葛亮后人的聚居地,也是前几年热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取景地。

村子并不像如今大名鼎鼎的宏村那般商业化,当地人依然过着属于自己的闲适生活。八卦村以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为主,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居民及厅堂200多处。更妙的是整个村子以祖制九宫八卦设计布局而成,以钟池为中心,一半水塘一半陆地,和阴阳太极图极为相似。如果带上无人机,从高空俯瞰全貌一定会大为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朴的诸葛八卦村@是自由的风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其他古镇忙着开发夜游经济,被包装成古风的“新古镇”,在游埠你不用时刻对着相机假装活在《梦华录》。这里没有网红ins风装修的店面。质朴又惊艳的早茶美食,油渍浸透草纸,茶碗缺口用米浆粘合,但这些“不完美”恰恰构成了如今年轻人想在旅途中体验的“活人感”。

古镇至今不收门票,游客在这里更像是闯入的NPC,这种主客关系的倒置,恰恰成全了旅行的终极意义——见证另一种生活。

或许正如李渔当年所悟:“看三眼引人入胜”的,从来不是风景,而是风景中认真生活的人。在游埠喝着早茶,坐在包浆油亮的条凳上,你会突然听懂那句江南方言——“过日子,急啥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撰文 / 珍妮花

图片提供 / @遇见光、@nolzaxxi、@游向蓝天的鱼、

@露露公主、@是自由的风啊、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