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要一头扎进广东江门开平市的独特世界,那儿散落着 1800 多座碉楼,像时光遗落的神秘宝盒,个个有故事,处处藏惊喜。不过好多小伙伴犯愁了,开平碉楼这么多,到底哪个景点最值得打卡呢?别挠头,今儿我就给大伙捋一捋那些不容错过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力村景区:中西合璧的碉楼博物馆

自力村这地儿,堪称开平碉楼的 “梦幻联动” 现场!一踏入村子,15 座碉楼错落林立,好似在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建筑派对。这些碉楼大多建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候,当地侨胞揣着对家乡的牵挂和国外的新奇见闻回乡,大手一挥,盖起了这些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

就拿铭石楼来说,它可是自力村的 “颜值担当”,高 6 层,像个优雅又威严的绅士。首层是热闹的厅房,2 到 4 层是温馨居室,第 5 层摇身一变,成了祭祖的庄严场所,还带着柱廊和四角悬挑塔楼,仿佛在诉说着家族的荣耀。最上头第 6 层,有个中西合璧的六角形瞭望亭,站在那儿,村子景色尽收眼底。楼里的家具、生活设施啥的保存得相当完整,就像穿越回了过去,能真切感受到当年主人的生活日常。走进铭石楼,就如同翻开一本生动的华侨生活史,每一处装饰、每一件旧物,都藏着往昔的故事,让人忍不住驻足细品。

站在村子里,放眼望去,碉楼的上部结构或是四面悬挑,像是张开热情怀抱;或是四角悬挑,带着几分俏皮活泼;正面悬挑、后面悬挑的也不少,风格各异。建筑风格更是五花八门,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还有混合式,各种风格在这里和谐共处,完全就是个 “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随便一拍都是大片,根本停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园景区:华侨园林的璀璨明珠

如果说自力村是碉楼的 “多元派对”,那立园就是一座精致的 “梦幻庄园”。这可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花了十年时间打造的私家园林,占地近 20 万平方米,一砖一瓦都透着主人的匠心。

立园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园林、岭南水乡和西洋建筑风格,就像把不同风格的拼图完美拼接在一起。一进园,仿佛闯进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又带着欧美别墅的浪漫风情。别墅区里,6 幢别墅和 1 座古式碉楼各具特色,每一座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泮立楼绝对是园区的 C 位担当,楼高三层半,外部黄墙绿瓦,屋顶是中国古式琉璃瓦重檐顶,绿色琉璃瓦、壮观龙脊、飘逸檐角,满满的中国殿堂古风扑面而来。可再一看,欧美式阳台、窗户,古罗马式艺术雕刻支柱,还有那丰富多变的拱券,又带着浓郁西洋格调。主楼和副楼用连廊巧妙相连,遮阳挡雨两不误,实用又美观。走进楼里,室内地面和楼梯铺着彩色意大利石,墙壁上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涂金木雕,什么 “齐备三顾草庐”“六国大封相”,人物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得让人惊叹。再瞧瞧,每层墙边装着西式壁炉,窗户挂着防蚊窗纱,天花下吊着古式灯饰,摆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中西合璧的氛围感直接拉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奢华的时空穿越之旅。

毓培别墅也相当吸睛,这是园主为纪念二夫人谭玉英所建,以她乳名命名。别看它占地面积才 64 平方米,可造型奇特,设计精巧。从正面看像两层半,侧面看又成了三层半,实际上有四层。建筑风格更是一层一个样,中国古典式、日本寝室风、意大利藏式、罗马宫式巧妙融合,外墙、门、窗、柱是意大利藏式或罗马宫式,楼顶却是中国重檐式,毫无违和感,简直是建筑艺术的神来之笔。室内古典家具琳琅满目,水磨石地板图案精心设计,四个红心连在一起构成圆形图案,代表着园主对四位夫人心心相印的深情,细节之处尽显浪漫与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降龙景区: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马降龙村,联合国专家盖章认证的 “世界最美丽的村落”,那可不是浪得虚名!村子东靠白足山,西临谭江,13 座保存完好的碉楼错落分布在青山绿水、茂竹绿荫之间,仿佛是大自然亲手摆放的精美礼物。

这里的碉楼大多建于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当时土匪猖獗、洪涝频繁,村民为了守护生命财产安全,建起了这些坚固堡垒。如今,土匪早已不见踪影,碉楼却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者。走在村子里,呼吸着清新空气,听着鸟儿欢唱,看着碉楼与周围民居、山势完美融合,真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站在碉楼前,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村民们躲避洪水时的紧张,又能体会到如今岁月沉淀后的宁静与祥和。在这儿,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处风景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口空气都带着大自然的温柔。

锦江里:欧式古堡的独特风情

锦江里,这个黄氏华侨村落,藏着三座 “镇村之宝”—— 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三座豪华欧式古堡般的碉楼矗立在村屋中,就像三个巨人守护着村庄,强烈的中西风格碰撞出奇妙的和谐之美。

瑞石楼那可是 “开平第一碉楼”,高 28.37 米,足足九层,往那儿一站,气势非凡。它由黄璧秀(号瑞石)在 1921 年出资建造,1924 年竣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总体造型是西式风格,各种西式装饰构件精致华丽,从线脚、柱饰到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造型构图各不相同,让人眼花缭乱。可走进楼内,用具及装饰又是满满的岭南传统样式,木床、雕花桌椅,散发着浓浓的岭南韵味,中西合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登上瑞石楼顶层,极目远眺,锦江里的风光尽收眼底,田野、村舍、绿树,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一切烦恼。

塘口空间:旧工厂的新生派对

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旧墟,有个超酷的地方 —— 塘口空间。原本两栋废弃工厂,被一群充满创意的人改造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多元空间。这里有国际青年旅舍,来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们聚在一起,分享着旅途中的奇闻趣事;开放式餐厅和侨吧里,美食飘香,咖啡醇厚,人们在这里享受着悠闲时光。

更重要的是,塘口空间还经常举办各类国际文化交流、乡村社区营造、文化遗产保育等特色项目。想象一下,坐在由旧工厂改造的空间里,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探讨开平碉楼的保护与传承,是不是感觉既新潮又有意义?这里就像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将古老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完美融合,为开平碉楼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古老的碉楼故事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平凡中的文化宝藏

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仓东村,别看它低调,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仓东计划” 发起人谭金花博士说:“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普通人及其生活方式,才最真切,让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仓东村就像一座记录侨乡发展历史的天然博物馆,每一块石头、每一间房屋,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在这里,你能看到最真实的侨乡生活场景,了解到普通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参加遗产教育活动,跟着当地村民学习传统手工艺,听他们讲述祖祖辈辈的故事,感受那份浓浓的乡土情怀。仓东村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最质朴的内在,它让我们明白,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宏伟的建筑,更是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我们对家乡、对过去的深深眷恋。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庄严之地

从历史的文化遗迹中走出,来到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这里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而建。前身为烈士纪念碑,始建于 1957 年,1999 年改扩建为烈士陵园,占地面积 2 万平方米。走进陵园,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牌坊、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塑像、悼念广场等纪念设施依次映入眼帘。

周文雍和陈铁军在革命斗争中,为了理想信念,英勇就义。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让人动容。站在纪念碑前,看着那高耸的碑身,心中涌起对先烈的无限敬意。纪念馆里陈列的文物和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缅怀先烈,更能感受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前行,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侨小馆:美食与建筑的奇妙邂逅

逛累了,那就来侨小馆享受一场舌尖上的盛宴吧!侨小馆位于开平市赤坎镇新区 A1 - 1 号,是一个建筑景观一体化的庭院式骑楼组群商业综合体。它的建筑材料很有特色,用的是 “三清三拆三整治” 过程中产生的青砖、红砖,融合岭南传统建筑元素,采用花式砌法与传统建筑建造工艺,打造出独特的岭南风情。

走进侨小馆,就像走进了一个美食的王国。这里汇聚了传统粤菜、地方特色风味、时尚轻餐饮、主题咖啡馆等各种餐饮业态。来一份地道的开平煲仔饭,米饭粒粒分明,锅底那一层金黄的锅巴香脆可口,配上鲜嫩的腊味,香气四溢,让人食欲大增;再尝尝特色的赤坎豆腐角,外酥里嫩,豆香与肉香完美融合,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周围独特的建筑,感受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滋味,简直绝了!

说了这么多,开平碉楼的各个景点都各有千秋,真要评判哪个最好,还真让人犯难。自力村的碉楼群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立园的园林风光尽显奢华与浪漫,马降龙的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锦江里的欧式古堡风情独特,塘口空间充满现代活力,仓东遗产教育基地饱含文化底蕴,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侨小馆则是美食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家人们,如果是你,会更青睐哪个景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