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佑木
编审丨橘子
自2025年年初以来,娃哈哈全国多家工厂陆续爆出停产风波,已有部分娃哈哈本地工厂的区域,出现其他地区工厂,甚至竞品代工的产品,也暴露出内部深层次的治理危机。
更为严峻的是,在娃哈哈深陷内忧之际,围绕其王牌产品AD钙奶的市场混战正悄然展开。
逐鹿“AD钙奶”
近日,素有“国民饮料”之称的娃哈哈被曝出多地生产停滞、工厂停产的现象,甚至竞争对手今麦郎工厂的信息屡屡出现在娃哈哈产品的瓶身,从而引发行业热议。

“娃哈哈本地工厂生产的产品都快看不到了,现在市场上全是代工产品。”一位武汉的娃哈哈经销商透露,2025年以来,娃哈哈全国多地工厂停摆的消息持续发酵,天津武清工厂、河北高碑店工厂相继关停,安徽、江苏等地的经销商证实,当地销售的娃哈哈产品大多由今麦郎、河南小厂及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代工。


另一名华东地区经销商也表示,娃哈哈内部矛盾在今年集中爆发,一度影响正常生产。“感觉总公司内部变化很大,我们一线卖货的也跟着遭殃。”
眼前这一幕,与娃哈哈过去坚持“不假他人之手”所缔造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知道,在宗庆后时代,娃哈哈从研发、制模到生产装备始终坚持自给自足,曾号称“没有代工厂赚差价”。正因这一理念,娃哈哈曾在全国29个省市自建生产基地,凭借自主工厂和强大的经销网络打下了“娃哈哈的江山”。
然而,宗庆后留给娃哈哈的这套自给自足体系正在经历震荡。当自家工厂开工不足时,市场留出的空白并不会等你——一些嗅觉敏锐的饮料厂商和代工企业开始“趁虚而入”。业内人士调侃道:“娃哈哈的厂门关上了,代工厂的大门却敞开了。”那些曾经隐藏在娃哈哈光环下的无名角色,如今纷纷走向台前,试图接过娃哈哈的市场大旗。

意外的是,连娃哈哈昔日的王牌产品“AD钙奶”也未能幸免。
“工厂关了可以再开,品牌塌了可就难救了。”一位供职娃哈哈多年的老经销商感慨道。仅仅数月之间,他目睹了渠道环境的剧变:过去,渠道里只有娃哈哈一家AD钙奶,如今货架上突然多出了好几种“钙奶”饮料,有些包装设计甚至让人难以分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娃哈哈。
他不禁担忧,内部动荡已对娃哈哈的品牌体系造成了系统性冲击——当年建立起来的广泛渠道和消费者信任正在被稀释。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等待娃哈哈的或许不只是关厂止损这么简单,更可能是其核心市场根基的动摇。
事实上,“AD钙奶”并非娃哈哈首创,却几乎成了娃哈哈的代名词。
追溯历史,早在1989年,乐百氏公司创始人何伯权推出了国内第一款AD钙奶。凭借这款产品,乐百氏在四年内营收突破亿元,AD钙奶也成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1996年,娃哈哈看准商机杀入AD钙奶赛道,与乐百氏展开了“双雄争霸”。到2000年,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后,乐百氏的AD钙奶业务被雪藏;自此娃哈哈AD钙奶一家独大,将这款“小小钙奶”做成了年销百亿元级的大单品。

然而,风水轮流转。2024年9月,沉寂多年的乐百氏高调宣告重返AD钙奶市场。尽管回归之初两手空空,但乐百氏的归来犹如一声发令枪,唤醒了潜伏的“群狼”,这片曾经的饮料“红海”突然重新沸腾,各路“诸侯”闻风而动,一场围剿娃哈哈AD钙奶的大战悄然打响。
据内参君不完全统计,如今在AD钙奶这一品类中,除了稳坐头把交椅的娃哈哈,伊利、今麦郎、均瑶、吾尚、光明、优洋、优乐多等一众品牌也都在跃跃欲试,誓要分食这块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自身也并非安于现状。早在宗庆后在世时,公司就意识到AD钙奶的主力消费群体日渐老化,因此进行了多番年轻化尝试,包括与热门动漫IP联名营销、推出AD钙奶口味的雪糕、开设娃哈哈奶茶店,甚至开发450毫升和750毫升的大包装,以拓展聚会、早餐等新消费场景。
这些努力让AD钙奶保持了一定的生机。一度低迷的品类自2020年起重新焕发出消费潜能。然而,正是这份成功招来了“四面埋伏”。
2024年年初,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逝世的消息引发全民缅怀。一时间,娃哈哈AD钙奶销量暴增,各地纷纷卖断货。巨大的市场热度直接刺激了竞争对手加码布局。短短数月内,多家企业密集推出AD钙奶新品,手段各异但目标一致:直指娃哈哈多年苦心经营的这块市场高地。有行业人士戏称,2024年俨然成为“AD钙奶元年”,众多品牌集体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群雄逐鹿”。
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头部乳企到地方厂商,再到娃哈哈的前员工创业者,纷纷投入资源杀入AD钙奶这一细分市场。“AD钙奶们”的狂热浪潮已然形成。
狂热背后的焦虑
一哄而上,造就了AD钙奶市场的表面繁荣,但内里实际上危机暗藏。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产品同质化和盲目跟风的问题尤为突出。纵观以上这些竞品,大多数新品在口味和配方上依然沿袭“乳饮料+维生素AD+钙”的老路子。所谓创新,多半停留在情怀包装或添加剂噱头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摆上货架的依旧是白色的乳酸饮料,口味相差无几。
这并非危言耸听。传统的AD钙奶为了迎合儿童口味,含糖量本就不低,营养价值远不及纯牛奶。如果各品牌只顾炒概念、不切实际地提升产品营养,一窝蜂地“炒冷饭”,从长远看是难以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的。
更严重的是,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
内参君观察到,各品牌争相模仿虽然算是良性竞争,但在监管较弱的下沉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也趁机混入。业内调查显示,以“娃哈哈AD钙奶”为原型的山寨饮料在农村多得数不胜数,诸如“娃哈哈AB钙奶”、“哇哈哈AD钙奶”、“娃哈哈DA钙奶”、“娃哈哈AD牛奶”等各种李鬼产品充斥着乡村小店。
这些山寨品售价远低于“娃哈哈AD钙奶”,但却迎合了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有村民甚至表示:“味道上大差不差,又不是非得喝牌子货,便宜的也挺好喝。”更有甚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买的并非娃哈哈的产品,只将其当成从前熟悉的AD钙奶照常饮用。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消费者的信任一旦丧失,对所有品牌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市场继续无序狂奔下去,这种消费者认知的混乱只会愈演愈烈:正版和盗版难以分辨,优质与低质混为一谈。最后,人们对“AD钙奶”这个产品唯恐避之不及——那将是这个品类的损失。

除了“假货”横行,这场跟风热潮也折射出饮料行业的集体焦虑。
在存量竞争的时代,新品类爆款难觅,不少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怀旧产品,希望老IP焕发新生。然而,情怀过度炒作,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销量或许上得去,但品牌形象反而可能受损。
其实,娃哈哈在这方面早有教训。
2019年,为了追赶营销潮流,娃哈哈曾在AD钙奶瓶身印过一句网友戏言:“喝AD钙奶可以从A变到D”,想借此博年轻人一笑。不料,这个隐晦的玩笑引发了家长们的不满,认为在少儿饮品上出现低俗暗示很不妥当。此事还惊动了市场监管部门,娃哈哈连夜召回了带有该标语的产品、并公开致歉。
有分析人士指出,像娃哈哈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推出此类争议产品,影响极其恶劣,无论是品牌声誉还是销售业绩,都将受到较大伤害。“老品牌在寻求转型时稍有不慎便可能自损羽翼,更何况那些一哄而上的新玩家呢?”
目前,这股AD钙奶热潮,显然也被资本和营销推波助澜。社交媒体上,“童年饮料大PK”“回忆杀饮品测评”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其背后不乏品牌公关运作的影子。然而,喧嚣过后呢?消费者终究要回归理性。
饮料市场向来残酷,唯有长期提供稳定品质和价值的产品才能留住人心。如果这场狂热过后只剩下一地同质化的平庸产品,最终只会透支消费者的热情。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没有真功夫支撑的“复古潮”不过是回光返照,昙花一现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