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美寻找美:凯迪克金奖绘本细读》以独特的文学批评视角,深入解读 19部凯迪克金奖绘本,通过文本细读与跨学科分析,揭示绘本艺术中被忽视的文学隐喻、社会文化内涵,以及文学与现实的深层互动。 该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性别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儿童绘本研究” 的研究成果。


创作初衷:让绘本超越“儿童读物” 的边界

在推荐序中,作家彭懿指出,王帅乃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绘本解读的局限。她并非将绘本视为简单的儿童读物,而是以 “新批评” 方法切入,挖掘文图叙事背后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作者在《后记》中坦言,她希望通过对凯迪克金奖绘本的 “重读”,探讨儿童文学如何回应人性的永恒命题,如成长、自由、正义与爱。

王帅乃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文本内部,更将绘本置于文学史与艺术史的坐标系中。例如,在《小房子》的解读中,她追溯了工艺美术运动与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揭示了绘本中曲线排版、自然元素装饰与威廉・莫里斯 “艺术为大众” 理念的呼应,展现了艺术史如何通过绘本媒介延续其精神脉络。在《青蛙娶亲记》中,她对比了中西方同类故事的叙事差异,指出中国民间童话中 “青蛙丈夫” 形象如何承载农耕文明对生命力的崇拜,而西方 “青蛙王子” 故事则折射出契约精神与阶级固化的矛盾。这种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使绘本成为观察文学史、艺术史演变的微型棱镜 。


创见与发现:从文本细读到跨学科对话

1.文图叙事的“技术” 与情感

作者以《让路给小鸭子》为例,分析了色彩设计、翻页节奏如何传递情感。例如,全书仅用深棕褐与留白,既营造复古氛围,又暗示了城市与自然的冲突。这种 “技术” 不仅是高超的艺术手法,其情感之影响更溢出了 “虚构”的边界 —— 波士顿小鸭雕塑的诞生,正是绘本对现实的诗意改造。

2.经典文本的“自我纠正”

在《他们坚强而善良》中,王帅乃敏锐捕捉到作者对殖民历史的矛盾态度:文字赞美祖先 “坚强善良”,画面却揭露黑奴与印第安人的苦难。这种叙事裂隙被她称为 “作家的自我背反”,体现了文学对历史复杂性“情不自禁”的诚实面对。同时,作者也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文学命题:何为真正的跨越时代的“好的文学”?

3.性别研究的突破性视角

王帅乃发现,许多经典绘本中隐含着对性别角色的固化塑造,如《青蛙娶亲记》中对女性身体权的忽视,“玛德琳”系列绘本中对玛德琳“小甜点”般的塑造,等等。通过性别视角的重新审视,她试图为这些文本注入新的生命力,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权力结构,并提出 “儿童文学应成为反思社会性别规范的重要场域”。

4.文学批评的“民生关怀”

王帅乃不仅关注文本内部,更将批评延伸至现实。她通过《彩蛋树》探讨节日民俗的文化凝聚力,借《大雪》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救护责任。这种 “介入式批评” 打破了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展现了文学批评的社会担当。

5.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对话与互文

王帅乃在书中突破性地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置分析,揭示两者在主题表达上的差异与共鸣。例如,《美好时光》对时间与虚无的探讨,与伍尔夫《到灯塔去》中 “海浪声” 的哲学隐喻形成互文,展现了儿童文学如何以诗意语言触及存在主义命题;而《那只大大的熊》中对猎熊文化的反思,则与福克纳《熊》系列小说形成对话,凸显儿童文学在处理暴力与自然关系时的独特视角 —— 前者通过 “机械降神” 式结局保留希望,后者则以悲剧性笔触直面人性的矛盾。

这种对比研究不仅拓展了儿童文学的阐释空间,更提出了儿童文学对成人文学的反哺意义。又如,《金嗓子和狐狸》中公鸡与狐狸的互骗叙事,被作者解读为对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文学即修辞游戏” 的戏仿,而儿童文学特有的 “游戏精神” 恰恰消解了成人文学中对人性的悲观判定。王帅乃指出,儿童文学以其 “天真视角” 为成人文学提供了重构意义的可能 —— 正如《公主的月亮》中,小丑的 “相对主义” 智慧超越了成人世界的知识霸权。

- ④ -

读者定位与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绘本爱好者文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阅读。它既是一部学术著作,以严谨的文本分析揭示绘本的深层结构;又是一部通俗读物,用生动的语言将经典绘本与哲学、社会学议题联结。

正如彭懿在推荐序中所言,王帅乃的研究 “让美寻找美”—— 在绘本的方寸之间,她既发现了艺术的精妙,也照见了人性的复杂。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理解绘本、理解文学、理解世界的窗口。

【作者简介】

王帅乃,《新京报小童书》专栏作者,儿童文学、性别与当代文学文化研究者,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浙江师范大学讲师。

【相关图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可购买)

《让美寻找美:凯迪克金奖绘本细读》

王帅乃 / 著

2024年12月出版

广东人民出版社·乐府文化

如何用技术讲好一个爱的故事?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台竞技”,好的作家如何超越时代局限?《灰姑娘》经典文本重述,作家是如何通过文本改动传递对女性的善意的?玛德琳和长袜子皮皮,谁才是“纯儿童文学”灵魂人物?拥有智识的我们,应该相信那些虚构的事吗?……从《小房子》《让路给小鸭子》到《还有九天过圣诞》,本书通过对1938-1959 年间凯迪克金奖绘本的细致解读,带领读者完成一场对美的深入探索,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些作品,感受文学与艺术的深刻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