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阳好人”王运清特地从合肥回到家乡临泉县吕寨镇,将刚刚获得的1000元“好人奖金”全额捐赠给吕寨镇助学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钱不多,但能让孩子们多买几本书、添置一些学习用品。”王运清的话朴实如田间泥土。
这位有着55年党龄的退休老干部平时生活简朴,但只要家乡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却毫不吝啬。2016年,他主动拿出2万元积蓄,帮助村里修水泥路,后来又经多方努力,争取到20万元项目资金,帮助村里将3座危桥整修一新;路平了、桥通了,王运清又拿出8万元,在村文化广场上建凉亭、配栽风景树,提升村居环境;2024年6月,他又拿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万元,作为吕寨镇困难学子的助学基金……
王运清总说:“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带着本事回来建设家乡。是党的教育培养,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总是想着自己还能为党、为家乡做点什么,能在培养下一代上为党和政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代表座谈会。
捐赠仪式后,王运清牵头组织召开吕寨镇书记、镇长、宣传委员与村书记代表座谈会,围绕家乡发展与文化宣传建言献策。在高堰村委会议室内,王运清与参会人员深入交流。桌上摊开的手写建议书,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位老党员心系家乡发展半生不改的初心。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吕寨实际提出多项意见和建议:完善教育帮扶政策落实,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优秀学子;深挖吕寨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资源,结合旅法画家吕霞光等名人事迹打造“吕寨故事”文旅IP;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打造本土特色品牌;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倡树文明乡风,弘扬社会正气……银发生辉显担当,一计一策总关情。这位老干部的诤言良策,饱含着对党和家乡事业的满腔热情。与会代表就王运清提出的意见建议展开热烈讨论,并表示将把宝贵意见转为实际行动,以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吕寨镇高质量发展。
“荣誉是家乡赋予的,回馈是应尽之责。”王运清特别在倡议中呼吁建立“家乡共建基金”,动员吕寨成功人士、企业家等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宣传推广等方式参与家乡建设,让更多人看见吕寨的生态美、人文美,激活皖北乡村振兴新动能。
此次捐赠和座谈会彰显了新时代“银发先锋”的家国情怀,吕寨镇将梳理形成“资源、需求、贡献”三张清单,推动身边“好人精神”“道德模范”转化为发展实效,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家乡、建家乡,积极投入家乡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等各项事业中,为乡村变美、产业变强、村民变富的乡村振兴出力添彩。(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