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人生至高的境界是自由得自在,为什么又要自律以戒为师呢?正法是如何化解这个问题的。
五台山松涛阵阵,弘愿老禅师手中的竹帚扫过青石阶,落叶旋起又落定。阿弥望着老禅师稳如山岳的身影,忽听得一声轻笑。
“阿弥啊,你看这扫地。”老禅师将竹帚倒转递来:“若说自由,这竹枝本可随风飘向天涯海角。偏生扎作帚形,倒能扫净千年古刹的尘灰。”他枯瘦的手指轻叩竹节,发出清越声响:“菩提树下的佛陀,原也可永居王宫自由自在,却甘受六年苦行。你说这苦行是枷锁,还是通达真正自在的舟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弥捧着竹帚怔住。山风掠过经幡,带起老禅师褪色袈裟的衣角:“世人总把自在当纵情,却不知无明业力如野马。那年玄奘西行,若无戒律为缰绳,早被沙漠幻象诱入歧途。你看那敦煌飞天衣带当风,若无背后丝线牵引,岂能千年舞姿不改?”
山门外雾气缭绕,忽有流云破空,将竹帚投下的细影切成碎金。老禅师拾起半片残瓦,叩响石阶:“你看这陶土,窑火中定形时哭喊不自由,却成就盛接天雨的器量。《华严经》说‘如鸟行空,不碍虚空’,那飞鸟可曾抱怨过双翅是枷锁?”
阿弥凝视瓦片上蜿蜒的冰裂纹,老禅师已踏着斑驳日影向前:“当年马祖道一在衡岳坐禅,怀让禅师磨砖作镜——你以为他在破戒?恰是以禅机为戒尺,打碎‘坐禅即佛’的执着。《金刚三昧经》云‘不动不照,照不动灭',这戒律的明镜,原是要照破镜相本身。”
“我年少时总想劈开戒律枷锁,后来方知这枷锁原是护心甲。就像你此刻足下之履,看似束缚,实则是让你能踏过荆棘而不伤。”老禅师说。这时,阿弥忽然想起前日过火供时,老禅师赤足踏过炭火却神色如常。“戒律不是樊笼,而是照见五蕴的明镜。持戒如治水,不是堵住江河,而是导其归海。当年六祖舂米八月,腰石系足,这‘不自由’处,恰是磨出‘本来无一物'的机缘。”
山雾渐散,露出远峰碧绿。老禅师指向云海间若隐若现的佛顶:“正法不在云端,就在这扫洒应对间。《法华经》里龙女献珠,八岁成佛,你可曾注意她掌中宝珠的千道光芒?每道光华都是戒律的经纬。真正的自在,是于万千戒相中见空性,在晨钟暮鼓里闻惊雷。”
阿弥忽觉手中竹帚变轻,竹枝拂过处,青石上的陈年苔痕竟显露出“戒即自在”的斑驳字迹。老禅师的笑声混着松涛响起:“还记得达摩面壁九年的影子吗?那石壁上的身影不是禁锢,恰是证明——最坚固的戒律,反而让禅心穿透岩壁,照破三千大千世界。”
天天念能量偈,稽首顶礼至尊诸圣为众生祈福:南无阿祖太上老君!阿弥陀佛!六时吉祥!阿观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积德,越来越好!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变得越来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阿观自在,菩提萨婆诃!阿观自在,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
(李松阳2025公历0408《非常财富》第02870篇 阿弥闻道第10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