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中欧文联报》多版刊出|著名书画家柴寿武艺术成就及艺术作品

网讯2025年4月1日,由捷克中欧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主办的《中欧文联报》在“天津专版”多版刊出了,著名书画家柴寿武先生的艺术成就及多幅艺术作品,获海内外友人好评!
情寄金篁富贵竹
一一创写金竹国画四十年纪略
□柴寿武
四十年间画金篁,
砚边毫端费思量。
一束灵光飞笺素,
万竿金节赞辉煌。
自1985年春天我在广西柳州发现并决心创写金竹以来,至今已整整40年了。40年间的金竹之恋,仿佛一场挥写富贵与辉煌的金色梦幻。
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1985年我与竹干金黄、竹叶碧绿的金竹幸运邂逅时,“金竹”,这一自然界的珍稀竹种,就通过我的眼睛点亮了心中的灵感,从此种入了我的砚田,茁壮地“生长”在由彩墨滋润的丹青画面之中。
一,灵感启我写金篁
灵感是什么?我在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的毕业论文《灵感初探》中写道:“灵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不断深思的过程中,偶然迸发的,既闪瞬即逝又能量无穷的思想灵光”。我对绘画的痴迷源于慈母的熏陶,起于从1977年到1985年之间,历时八年的中国花鸟画传统技法的规范学习和基础夯筑。而使我绘画面目一新的则是灵感“女神”的眷顾。
那是40年前,即1985年的春天,我悠然徜徉于广西柳州的柳候公园。葱郁的林木、幽香的花草和悦耳的鸟鸣,使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刚刚走進园中之园的盆景园,就见在亭台的旁边,几株金黄蓦然映入我的眼睑一一似铜棒、如金柱,而那翠绿的叶子却在拔节而出的“金枝”上迎风摇曳,好似挥手迎接我这远方客人的到来。如此神奇,如此漂亮!这是什么植物?“似曾相识燕归来”,当思索的灵光在脑海中急速搜寻时,我突然想起在初中的生物课参考书目的图录中,曾见过并认真看过的珍稀竹种一一金竹!
一千多年来,人们竞相画着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意象墨竹,而金竹一一这一自然界的骄子却少人问津。当时,一个灵感闪现脑际一一创写其形金碧辉煌、寓意富贵吉祥的金竹的重任,已经天然而又历史地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当即拿出隨身携带的画薄对景写生,从岀土的新笋到剝离的箨衣,从金黄的竹干到坚劲的竹节,从俏拔的竹枝到碧绿的竹叶……,細细描摹,仿生写真,将金竹的自然生态绘于画薄、“镌刻”于心。回津后我写诗以纪:“与君结缘在柳州,金枝翠叶展风流。自此忆君频挥毫,金篁满目情满楼。”从此开启了我与金竹相依相伴的新的绘画生涯。
二,挥汗耕砚育新株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進行创新”,而清代的石涛则力主“笔墨当隨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书画艺术工作者,更应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作既能反映时代新貌、又有自我艺术个性的书画作品。我恒定的创作目标就是:咬定金竹不放松!那么,如何画好“前不见古人”的金竹国画?一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绘画“苦行僧”们的必由之路。我“行脚”时翻山越岭,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日本、菲律宾、斯里兰卡、巴西等诸多国家,先后发现了竹干粗细不同、竹叶宽窄和大小不同的十多种金竹。从而拓展了我的视野和画路;“闭关”内修时则灯前月下,捧卷苦读。从古今名著到诗词歌赋;从名家题跋到画理画论……。努力将祖国的文化精髓“咀嚼”于口、“呑食”于腹、营养于心,并且融汇“变现”于彩墨挥写之中。经过整整四十年“日间挥写夜间思”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这一充溢着辉煌之姿和富贵之气的金竹国画走进画坛,并且引起了社会和各类艺术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接续报道。特别是中国书画报这份国字头的权威报纸,多年来对我的艺术创作、金竹画展和新书出版发行等实况信息,不断進行跟踪报道。在2017年至2018年的两年时间内,中国书画报以“金竹国画首创者”为题,并以双版联发的形式,前后六期对我的金竹国画创作進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著名大写意画家刘荫祥先生以80高龄,亲笔为我撰写了题名《贵在无二》的画评并题赠我大幅墨宝。众多媒体的推介和业内名家们的鉴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艺术认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金竹国画”这一艺术新株的茁壮成长。借此机会,特向一以贯之的支持和鼓励我从事金竹国画创作的各位艺术名家,向中国书画报和天津今晚报的新老领导和编辑人员,向金带福路艺术网、天津美术网等多家网络新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的艰难跋涉留下了串串艺术履痕。自2003年以来,我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十次大中型“金竹国画艺术展览”。2003年出版了《柴寿武诗书画集》,2008年出版了《百竹轩诗草》,2013年出版了《柴寿武金竹诗画集》,2018年3月又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画史上第一本关于金竹画法的专辑一一《柴寿武金竹国画技法》。同年我的金竹国画作品被国家版权局批推为版权所有,从而使金竹国画真正成为讴歌时代辉煌,赞颂民生福昌和寓意富贵祯祥的画坛新株。
三,百米长卷赞辉煌
2020年抗疫期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守望相助,以严密的组织、自律的秩序和有效的管控及治疗措施,与疫魔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使我的内心倍受震撼和感动。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工作者,如何用手中的画笔讴歌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呢?为此,我想到了挺拔伟岸、劲节坚韧的灿灿金竹。我决心以千杆金竹构成的百米长卷,展现中华民族雄立东方,群威群胆抗击并战胜疫情的千秋伟业!为此这幅长卷的构图很快便由“心中之竹”变为“手中之竹”,并且历时三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创作,终于在2023年春天成功收笔一一两卷各五十米的“金竹国画百米长卷”宣告完成。
当代大书画家林散之先生诗曰:“独能画我胸中竹,岂肯随人脚后尘。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学古以变古,破茧而出新,正是我進行金竹国画和百米长卷创作的基本宗旨。
这幅高一米、长一百米的长卷,在绘制“竣工”、装裱完成并精印出版之后,即由民建天津市委会、天津美术家协会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天津图书馆联合主办了题为“丹青歌盛世金竹赞辉煌一一柴寿武金竹国画百米长卷展暨画集首发式”。这幅长卷,不但展现出金竹那伟岸的雄姿、清虚的气质、辉煌的形象和高雅富贵的蕴涵,而且还将金竹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和风、晴、雨、露、雾、日、月辉光中的不同形姿、不同神态表现于笔情墨韵之中;不仅将象征美丽的芙蓉鸟、象征喜庆的喜鹊和象征长寿的绶带鸟等瑞鸟,配画于金碧辉煌的竹林之中,而且,还将憨态可掬、从容优雅的国宝大熊猫绘制于竹丛坡地之上。再配写以远山、近水和寿石、泉流……一幕幕景致别样、风光迥异的画面,逐一展现在观赏者的眼前。同时,我还根据不同的画面意韵,分别将多首自撰诗题写其上,努力展现诗画相生、诗情画意的创作宗旨和步移景异、曲径通幽、寻奇探美的观赏效果。
中国书协副主席、天津书协主席张建会先生欣然为上、下两部长卷,分别题写了“金篁图”和“金竹堂长卷”的卷额。中国书画报原社长、天津美协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天津美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何东先生和中国书画报新任社长兼执行总编、天津文评协会副会长、天津美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路洪明先生,分别为其题赞“金竹长卷富贵祯祥”和“金竹辉煌神州恒昌”的墨宝。天津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现任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院长陈宗胜先生和全国著名画家曹明冉等多位先生也为此题诗以赞,为长卷增光添彩。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柴寿武金竹国画百米长卷》画集也及时出版,并由天津美术馆入馆收藏。借此机会,特向各方领导和画坛师友们表示诚挚的谢衷。
庄子曰:“乘物以游心”。经过40年间的格物求索和砚田苦耕,我以倾情创作的两千多幅金竹国画和百米金竹长卷,为讴歌祖国的壮美、神州的复兴、时代的奋進和民生的富贵祺祥,恭奉了我的一瓣心香。为此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2025年新春于天津东丽湖畔金竹堂
刘荫祥先生与女儿刘方持《贵在无二》题词合影。
贵在无二
□刘荫祥
怎样评价美术作品?我以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好画”,一类是“有价值的画”。所谓的“好画”,即笔墨、构图和立意皆佳,可供人欣赏的作品;“有价值的画”就不然了,应在“好画”的基础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走在时代前沿的有所开创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有望在美术史上标注。
柴寿武先生被誉为“当代金竹第一人”,独此一家,绝无二至。自从1985年,他在广西柳州发现“金竹”后,三十多年来,一直废寝忘食地为“金竹”赋诗作画,传神写照,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和美术作品,多次成功地举办展览,广受好评。“金竹”已成为他特有的专利,属于他发现和独创的绘画语言,因此,也就有了“金竹”特有的价值。
寿武先生选定“金竹”的题材,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如同“扣对第一个纽扣”后,定会越走越宽广,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著名理论家、画家木心先生说:“大家都是早熟晚成的。”“金竹”这个题材,只要寿武先生抓住不放,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相信定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2017年5月17日
(刘荫祥先生为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
画家简介
柴寿武先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号金竹堂主,又号百竹轩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报社原编审、香港国际书画名社总会副总干事、天津民建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他在虔诚继承中国书画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经过整整40年的砚田耕耘和不懈探索,终于成功地创新出象征富贵辉煌的金竹国画,因而被公誉为“金竹国画首创者”和“当代金竹第一人”。
——作品欣赏——




编辑:张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