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1600多名师生徒步往返共108里祭奠烈士,用一堂延续了30年的“行走的思政课”作为回答。
这堂“思政课”火遍全网,引发关注。无论是传承先烈的报国精神,还是丰富人生的阅历,真知来自书本,更源于实践。在北京中小学,也有很多“走”出来的课,让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近日,北京市举行第一届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和表彰北京市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优秀案例。经过评审,最终评选出10项示范案例,100项精品案例,100项优秀案例。一起来听听首都学子关于“行走”故事吧!
追寻伟人的青春足迹
讲述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学生 牟奕霖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是怎样的?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湖南研学旅行活动”中,我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橘子洲头,追寻伟人毛泽东的青春足迹。
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故居为南方农宅形式,坐南朝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走进南岸私塾,站在伟人曾经就读的旧书桌旁,我们仿佛又听见当年学生们摇头晃脑的琅琅读书声,看见少年毛泽东孜孜不倦刻苦求学的身影。我们还参观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这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名校,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长达八年之久。
我们观看了舞台剧《最忆韶山冲》。在诗词光影中,重温伟人毛泽东的成长故事和中国革命历程。这部剧生动演绎了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萌发救国救民之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光辉历程。
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水滚滚北去,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搏击风浪,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我们集体朗诵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致敬伟人,致敬先辈。“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正处于青春时期的我们,也应不负韶华,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剪纸中的“忆江南”
讲述人: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学生 宋佳润
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不去江南而知江南之美,诗词功不可没。一把剪刀,一张宣纸,剪出江南水乡的古韵悠长。剪纸是江南水乡的一抹剪影,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韵味,与诗词绘画交相辉映,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和伙伴们前往江南,开展了“剪纸表达江南诗词”研究学习活动。
出发前,学校专门为我们开设了剪纸课程和诗词创作课程。剪纸课上,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剪纸的方法和技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品的题材、文化内涵、构图、色彩、技法等。诗歌鉴赏课上,老师带领我们赏析《忆江南》等诗词,教授我们写诗的格式格律。此外,我们还查阅了不少关于剪纸、诗词以及江南名胜古迹的资料。
在江南,我们依次参观了兰亭、沈园和雷峰塔。在兰亭,我们体验书法文化,感受文人雅集的文化氛围,学习如何将自然景观转化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在沈园,我们了解宋代园林的建筑特色和历史变迁,细心观察园内布局,为剪纸创作积累灵感。在雷峰塔,我们静听白蛇传的故事,共同探讨如何将故事通过剪纸艺术表现出来。
回到学校后,我和伙伴们展开了一系列创作。江南典型的石拱桥、精致对称的苏州园林、飞檐翘角的雷峰塔……大家集思广益,设计了很多精美的图样。我们将自制的剪纸作品布置在展板上,栩栩如生的图案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江南。
揭开古蜀文明的面纱
讲述人:北京市平谷中学学生 李宇轩
古蜀文明,起源于四川盆地,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古蜀文明的面纱逐渐被揭开。我们开展了“研读天府,川行成都”的研学活动,探究古蜀文明,传承千年智慧。
在三星堆博物馆,我们详细观察各类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记录它们的造型、工艺、材质等。我们还与古蜀文明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围绕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发展、消失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专家的解答和建议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回到学校,我们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我们从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探讨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撰写了研究报告,并在学校的研学旅行成果展示会上进行了汇报。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我们通过观察,思考探讨古蜀文物和中原文物的异同点,围绕文物的艺术风格、宗教信仰、技术交流等进行对比分析。在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基础上,我们撰写了关于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交流互鉴的研究报告。我们发现,两者在艺术风格、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互鉴。这种交流与互鉴不仅促进了古蜀文明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淮风光里的自然奥秘
讲述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学生 张逸飞、张安珺、王语嫣、李鑫天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问题受到全球共同关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包括的园林有愚园和瞻园。两处园林由于其地势特点再加上气候温暖湿润,为多种草本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环境。我们围绕这里的园林植物开展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研。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我们采取统计法、文献分析法等,对区域内草本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及数据采集,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拍摄照片,参考《中国植物志》《南京植物名录》等资料对未识别物种进行分类鉴定。在此基础上,我们整理了南京市园林草本植物名录,分析优势科、一般优势科、寡种科和单种科的情况,对南京市园林的草本植物在科、属、种的水平上进行统计分析。
经过调查和统计,我们总结了以秦淮风光带愚园和瞻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共有草本植物57种(含栽培种),隶属于13科40属。按各科所含种数不同,将江南园林草本植物分为优势科、一般优势科、寡种科、单种科4类,进行数量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即使在有人为种植的情况下,许多植物仍然被列为濒危物种,我们更加认识到保护植物多样性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意义。我们建议: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并融入植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促进植物资源的有序利用;产研结合,开展重要濒危植物的解危研发。
具体获奖名单戳这里↓↓↓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来源:人民网 光明网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市教委
文字:张娜
编辑:苏珊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