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人们常常会在追忆逝者时思考和生命有关的命题。“05后”如何理解死亡?又如何面对告别?带着这个问题,清明前夕,记者来到江浙沪地区唯一一所设立殡仪专业的高校,倾听“05后”的他们为什么踏进殡仪专业?
01
他们为什么选择殡仪专业?
在江苏昆山的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记者看到法医专业毕业的老师正在给殡仪产业学院的大一学生授课。学生们需要学习遗体修复化妆、葬礼策划与主持、生命文化教育等课程。

2024年,学校新设殡仪专业,计划招收100人,却因报名太火爆扩招到220人,在部分省份录取线甚至超过二本线。殡仪专业,为什么能吸引到这么多年轻人?
学生孙雯说:“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喜欢。我不是很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如果太受别人影响,我觉得做这件事情不会很顺利。”
学生田旭东则是通过网络了解到这个专业后,感觉这个专业很神圣,“给予死者以安息,给予生者以慰藉。”
学生刘思佳自认为是一个胆大的人,因此“敢报这个专业”。
学生王亚楠的报考则没有那么顺利。因为家人反对,报专业时她选择了“先斩后奏”:“最严重的时候家人说你学习这个专业,我不给你生活费,不给你学费。”但就业,是王亚楠考虑的第一要素。记者问王亚楠是否担心不好找男朋友,王亚楠爽朗地笑道:“这个我完全没有考虑过!因为我要找一个男朋友,他肯定要能理解我。他如果不理解我,也不支持我这份工作,我感觉要他没有什么用。”
电影作品、博主科普、媒体报道,让这群年轻人对殡葬并不陌生。
殡仪产业学院院长王夫子告诉记者:“现在的这些‘00后’学生,他是自己选择的。他知道这是干什么。而不是30年以前人们忌讳这个事情。”
02
小众专业链接大民生行业
但偏见从未消失
1995年,王院长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创设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殡仪专业。当时,学生们可不太敢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专业。
“同学们在食堂里吃饭的时候,其他专业的人羞辱他们,说火葬场专业的人来了,撒腿就跑。我总是跟他们打气做工作,告诉他们:每一个墓,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过了一辈子,他也有故事。”王院长这样回忆。
小众专业背后链接着大民生行业。每年,我国死亡人口约1000万人,殡仪专业毕业生仅1000多人。社会接受度在提高,但偏见从未消失。
王院长说:“社会对它的偏见和异样心理会不断减少。它总是不断地趋于0,但永远也达不到0。死了一个人的感觉,跟生了一个娃的感觉,毕竟不是一回事。”
03
学生们课上学什么?
偏见与避讳,既有复杂的文化原因,也源于对死亡的恐惧。而在这里,谈论死亡变得坦然自若。学生吴漫雪说:“我们这个行业跟别的职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跟人打交道。”
的确都是跟人打交道,可是,和逝者怎么打交道?
他们需要学习设计一场葬礼、需要学习为逝者更衣——哦,这堂课上,学生们轮流扮演逝者,互相更衣。
学生沈冲说:“第一次当模特的时候,心里很忐忑,把我扮演逝者的视频发给了家里人,然后妈妈看完之后批评我说,你当模特一点也不专业,怎么能睁开眼睛,就反过来批评我了。”刘思佳则对遗体化妆感兴趣:“我觉得好有趣,有这么多的步骤工艺。没想到遗体净身还会给尸体贴上面膜,还剪脚趾甲。”
在老师潘梦晨的眼里,殡仪专业的学生更有活力,心态更积极。潘梦晨曾在殡葬行业工作10多年,根据他的观察,这一行业工资待遇一般是当地平均工资的2到3倍左右,并非网上说的“天价”。
04
当未及言说的生命迎来终章
湖南女孩吴漫雪,是同学中第一个去殡仪馆实习、并为逝者主持葬礼的人。她无数次被同学们问起一个问题:害不害怕。“在我们去实习的第一天,我的内心是有点害怕的。因为毕竟是第一次见到从冷藏库推出来的尸体。以前想得很美好。读这个专业还是要有很大的心理素质能力。”
吴漫雪始终记得老师的叮嘱:害怕太正常了。如果实在克服不了心理恐惧,有礼仪、主持、业务洽谈和插花等多种岗位可以调整。而当下,殡葬从业者的身份也正在从“遗体处理者”向“生命文化传承者”转变。
吴漫雪讲述了实习中两次落泪的经历:“一位19岁的少年因为车祸去世,他的面庞真的很年轻,年龄也和我一样。以前我可能不太喜欢出门,但是经过那一次的事件之后,我就想多去看看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另一次落泪是在吴漫雪实习快结束的时候,她为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主持葬礼:“最后要把逝者推去火化的时候,逝者的父母一直拦着不让我们走。我们停留在那里三分钟,因为时间不能太久。他的父母说,下辈子再做他们的孩子,一定要来再次找到他们。那一场告别对于我来说,本以为是一场很普通的流程,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与自己的亲人、与逝者的最后一眼。”
未及言说的生命迎来终章,令人充满惋惜。
目睹死亡,学会了尊重逝者,更学会尊重生命。但是还是很难想象,他们中有人更愿意去做心理冲击最大的入殓工作。和吴漫雪同批实习的张博俊就是其中之一,“高二的时候晚上放学,我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现场。当时内心触动很大,既然阻止不了死亡,就让告别少一份遗憾。入殓师的工作就是拼接逝者遗体,给予他最后尊严的一面,能与家属做最后的告别。”
05
你们所害怕的那些人
都是别人心心念念都再也见不到的人
3月底,临近清明节,实习即将开始,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真正面对逝者。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十多位同学将在江苏南通市的海门殡仪馆完成各项工作,并协助市民在陵园进行清明祭扫。按照行业平均情况,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毕业后将走上殡葬相关岗位。
学生孙雯说:“我记得有位老师跟我说过:你们所害怕的那些人,都是别人心心念念都再也见不到的人。”实习第二天,她告诉妈妈,自己给逝者穿衣服了。妈妈鼓励她:“别害怕,人去世后的体面很重要。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能给别人带来的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当他们坦然谈论死亡
其实在教会我们
如何热气腾腾地活着
或许我们也该像他们一样——
把告别当作生命的必修课
让思念有处安放
让爱永远在场
新闻线索有奖征集
1、报料热线:025-83187982
2、报料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 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