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3年,正在内蒙古视察的118师副师长瞿文清,工作期间竟然在当地发现一个已经牺牲12年的战友。

知道战友的消息他十分兴奋,这天一大早就起来,打理完内务就要离开自己的住所,出门时恰好碰到了来找他的40军老领导邓岳将军。

“这一大早去着急忙慌的做什么去?”邓岳一脸不解地看着面色焦急的瞿文清。

“我找到于水林了,他家就是这里的,听说现在像个流浪汉一样”,瞿文清说到这里也十分揪心,“就是那个立过一等功的二级战斗英雄?“就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两位军区领导如此惦念的于水林是谁?他做了什么荣立一等功,命名为二级战斗英雄?

为什么瞿文清说他消失了12年,期间他去了哪里,又是怎么变成了大家眼中“流浪汉”的呢?

118师走出来的英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同年6月美军参战很快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一带。同年10月在中央指示下彭老总带领志愿军战士们正式进入朝鲜战场,展开了一场被载入世界战争史的大型战争。

我们的敌人无疑是强大的,他们装备精良武器先进,有着当时世界顶尖的各种设备,我们的战士们只有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便如此,敌人依旧没能从志愿军手里讨到一点便宜,就是因为有着无数像于水林这样的战士,他们心中有家有国,是可以为了战斗拼尽全力的人。

195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总司令李奇微的指挥下发动了第四次战役,这是朝鲜战争以来规模最大,投入人数最多的一场战斗。

敌人以南朝鲜首都首尔为中心,向周边发动突击战斗,志愿军战士在邓华将军的指挥下迎战反击。

其中第40军接到命令向横城方向行进,对敌人进行反击。

于水林所在的118师正是40军麾下军队,他所在师团要在没有任何依仗和凭仗的公路直面敌人最硬核的装甲车炮火,一场硬仗即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1日前方战斗正式打响,参战前指导员瞿文清给战士们做动员,他很清楚战士们将要面临什么,为此也十分担心,但也只能打起精神故作轻松给大家加加油。

于水林作为118团“老人”更是带头给大家鼓劲并作出表率,“怕死不做共产党”

同时瞿文清还给团里下达了一个任务,就是在战斗开始后,需要有个人拿着手榴弹去炸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为大部队赢取更多的战斗时间,降低敌人的武力。

可这个任务十分危险,需要有着强大的内心和胆魄,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于水林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不仅表现得特别轻松,还帮助指导员瞿文清给大家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于水林的信心十足,团里的战士们也终于放下了紧张情绪,全身心进入备战中。

11日凌晨,埋伏在公路两边的战士们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履带车轮声音正在一点点向他们靠近,不远处炮火声不断传来,是其他团的战士们已经和敌人开战了。

战士们躲在路边各个拉好了枪栓,手里拿着手榴弹,准备迎接战斗的信号。

敌人很快就进入了预定包围圈,大家得到信号立即和敌人展开战斗,于水林作为团里的老战士更是身先士卒,一把将手榴弹扔到了敌人的坦克下面,趁着敌人被手榴弹吓到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冲上了公路。

与此同时美军很快反应过来,集中将炮灰对准了于水林,为了躲避敌人的袭击,于水林只得躲进坦克群,虽然敌人轻易打不到他,可这也让他的处境更加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于水林的手榴弹越扔越多,敌人也瘫痪了多辆坦克和装甲车。

一阵枪林弹雨后,于水林不幸手臂中弹,剧烈地疼痛后胳膊便抬不起来了,但他还是在周围战友的掩护下,穿过了坦克群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跑进了旁边的树林中。

敌人紧追不舍,于水林边打边跑,又击毙了多名敌人。

此时的敌人也开始害怕了,虽然装备好但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肯定不如于水林等志愿军战士,很快追击的敌人就陷入下风,于水林忍痛带领战友们杀了个回马枪,直接俘虏了七八个美军。

不久后公路上的战斗也结束了,于水林把俘虏们交给上级后便再也忍不住疼痛直接昏死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友们立即将他送到后方的医院,医生告诉瞿文清和团里的领导,于水林的手臂受伤严重,内部被弹片击中了骨头,再加上战斗情况紧急,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想要保住命就必须要截肢。

瞿文清看着还在昏迷的于水林整个心都沉了下去,失去手臂对一名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于水林能做决定肯定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

可现在只有锯掉手臂才能保住于水林的一条命,瞿文清左思右想向上级请示后同意了医生的方案。

三天后于水林终于醒了过来,一睁眼就看到了战友们的笑脸,瞿文清还笑着恭喜他:“小于你立大功了,你立了一等功呢,是二级战斗英雄。”

于水林并没有被这个喜讯影响,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手臂,也清楚自己失去了什么,他抬头问指导员瞿文清,“我还能留在这里战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瞿文清强忍着心痛摇了摇头,如实相告“但是领导给你安排了一个文职工作,还是当官的,多好啊”。

于水林的心里终于绷不住了,离开自己热爱的连队,这种打击换了谁都受不了,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拿枪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了。

可此时的他又有别的选择吗?真的要一辈子在后方做清闲的工作,让国家养着自己吗?

回乡当“逃兵”

毫无疑问,于水林是一名胆魄远超常人的英雄,他能够以身犯险直面敌人的重型枪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身而退,已经具备了一名优秀战士的素养。

但于水林的可贵之处不止于此,他在战场负伤立功后身有残疾,组织上为他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如果按照这种轨迹生活,他的生活或许能相当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于水林还是个有着自己坚持和信念的军人,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既然不能继续上战场为国家效力,他便想着不如离开,不让自己成为大家的负担,也不希望自己因为残疾让组织上因为功劳和亏欠对自己一直搞特殊。

他在战斗医院后方休息几天后向组织上提交了复员申请,随后便偷偷回到了家乡。

于水林的老家在内蒙古赤峰市美丽河村,从小家境贫寒,又在很小的时候失去父母成为孤儿。

成长时期又赶上了抗日战争,他从小就向往安定平和的生活,因此也一直将参军入伍当作自己目标,1947年终于得到了机会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可他的梦想才刚刚实现便像泡沫一样被戳破了,离开部队不久他回到了家乡,转了火车转了汽车,又步行了好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伤病还没有养好,在看到熟悉的村口后便晕倒在了村口。

很快就有村民看到了穿着解放军制服的于水林,但大家并没有认出来他,只得将情况告诉了村长。

村长一见到就认出了于水林,这小子吃百家饭长大,虽然后来离家多年又变了模样,可村长对这个小伙子还是印象深刻。

看到晕倒的于水林村长立即招呼大家把于水林抬到了自己家里,还掏出了家里所有的钱,叫人请来医生给他治病。

于水林很快就醒了,村长看到状态好了许多便询问出了什么事,他这些年都去了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水林并没有告诉村长他战斗立功的信息,只能含糊其辞,还说自己是因为失去了手臂,害怕打仗所以才离开部队当了逃兵。

村长明白于水林肯定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便安慰他,“回家好,还是在家里好,以后你就留在村子里吧,你也知道乡亲们过得都不好,你病好了也要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总不会少你一口饭吃。”

于是于水林便在村长的安排下,成为了生产小组的养马人,平时就住在大队里,也没有什么亲人,更没有人照顾他,再加上他想刻意隐瞒自己的经历,渐渐也就变得邋遢不修边幅,村里的很多孩子都开玩笑说他是流浪汉。

就这样于水林顶着“逃兵”的身份生活了12年,在村长和乡亲们的“掩护”下,还真的没有被人找上门抓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63年曾经的指导员瞿文清在上级的安排下前往内蒙古考察,期间来到美丽河村,见到了那个让自己和118团战士们惦念了12年之久的身影。

流浪汉竟是大英雄?

1963年美丽河村迎来了一位大领导,这位领导就是瞿文清,本来要去别的地方视察,坐车时经过美丽河村突发奇想就想下来看看。

瞿文清根本不会知道就因为自己这么一次的临时想法,竟然看到了所有人找了12年的战友。

在村里视察时,瞿文清看见村里养的马个个膘肥体健,便随口夸了一句,“这马养得好,平时都喂什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长笑着解答,“这就得问我们生产小组的养马员于水林了,这些马都是他在喂,谁都没他养得好。”

瞿文清听到名字后根本反应不过来,“你说谁,叫什么名字?”在确定了于水林后,瞿文清立即拉住村长的手,要他带自己去见于水林。

村长只得解释,现在于水林恐怕出去干活了,去了也抓不到人,只能明天一早带着领导去见他。

瞿文清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早早到了美丽河村,果真见到了和流浪汉一样的于水林,头发又长又乱,身上也脏兮兮,模样只能说是眼熟。

紧接着便看到了他仅剩下的半截手臂,瞿文清终于确定,眼前的人就是自己惦记多年的于水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水林,你还记得我吗,这么多年你都去哪儿了,让我们好找。”瞿文清直接上前抓住了于水林的手臂,眼泪都快出来了。

“你怎么能偷偷跑了,这么多年都不联系大家,你知道我们有多惦记你吗?”

面对瞿文清的激动,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村民十分不解,他们不明白,这个邋遢的流浪汉怎会让大领导这么激动。

只有村长大致明白发生了什么,同时心里也有点担心和后悔,早知道当时不提于水林的大名了,现在之前的领导找上门来,会不会处分自己手下的“逃兵”?

紧接着瞿文清便笑着向大家解释,“原来你们都不知道啊,于水林是我们英雄,在战场上立过一等功还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我们在前方打仗,他在后方养病,等我们回来便找不到他的人了,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在找他一直没有音讯,还以为他人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水林难过地解释道,“当年截肢了,知道以后不能再上战场,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就回来了。”

回到老家后于水林不想搞特殊,也不想因为自己是立过功的残疾人享受村民和政府的优待,就这样过了12年时间,因为条件不好,到了现在也没结婚娶老婆。

知道战友的生活过得这么苦,瞿文清的心里更难受了。

离开后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恢复了于水林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的身份,政府给他发放了各种补助和补贴,还给他修了房子,以后再也不用住在生产小组了。

瞿文清还是不放心,想要帮助老战友结婚成家,村民和老乡们在知道于水林的事迹后也对他十分敬佩崇拜,纷纷要给他介绍结婚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大家介绍的姑娘,于水林不想耽误她们,以自己残疾为由一一婉拒,可大家根本不买账。

最后于水林终于妥协,他希望媒人给他同样介绍一个残疾人,两人互相照顾了一辈子。

不久后于水林和一个眼睛有残疾的姑娘结了婚,婚礼当天瞿文清带着几名曾经118团的战友一同来参加婚礼,还给于水林带了不少生活用品和被褥。

之后的很多年里,118瞿文清和118团的战友们一直和于水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来看他。

于水林多年后去世,他的葬礼还是瞿文清亲自操办,他们的战友情感动了很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水林的事迹也终于被公开,大家知道曾经有着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战士,他做了许多伟大的事为国家立功,是美丽河的骄傲,更是国家的英雄。

结语:

于水林是个真正难得的人,他的心里始终不忘国家,也从不贪图享受和荣誉。

正是因为有着许多像于水林这样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这样强大。

当我们想到曾经的英雄,他们无一不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做一个有高尚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