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广东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迎来了一件大事,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在新闻报道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媒体人熟悉的身影——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胡劲军。据了解,履新一个多月的他,不仅出席了这次大会,还在大会上作了到广东工作后的首次公开讲话。

熟悉体制内工作机制的人都知道,每位官员履新后的首次调研和公开讲话的场合、内容,都经过精心选择,背后透露着其关注的工作重点、方向及思路。

胡劲军曾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东方电视台工作多年,是典型的传统媒体人出身,拥有深厚的报人烙印。他以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身份首次公开发声,选择在羊城晚报这张老牌报纸举行的活动上,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的依归,但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他的核心关切——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和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1

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虽然没有直接点明胡劲军讲话的内容,但在大会的新闻报道中可洞悉无遗。据媒体报道,大会对羊城晚报建设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提出了“四个期望”:打造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建成“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年轻态”的人才汇聚高地,建立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验室。

这“四个期望”是对羊城晚报媒体转型的具体期待,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广东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打造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简单来说,就是羊城晚报要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试验场。过去报纸、电视台靠广告和发行赚钱,现在这些路子走不通了,媒体得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比如做短视频、直播带货,甚至跨界做产业,看看什么模式能走通。

建成“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即楼要“竖”起来,媒体也要和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结合。原来的羊城创意产业园很多企业分散办公,属于“平铺开”的模式。如今新大楼在园区“竖”起来后,一栋楼里既有做新闻的团队,也有做游戏、IP变现、影视制作、数字技术支持等的企业,这样可以把新闻和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起协作赋能。

成为“年轻态”的人才汇聚高地。说白了,就是要吸引年轻人来这里工作。现在传统媒体吸引力不如互联网大厂,所以羊城晚报要搞出新玩法,比如提供更自由的创作环境、匹配市场化的薪资,甚至可能会打造类似“自媒体孵化器”的模式,让年轻内容创作者愿意留下来。

建立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验室。广东文化资源丰富,比如粤剧、岭南建筑、饮食文化等,过去主要是学者、博物馆在研究,现在媒体也要参与,尝试用短视频、动画、VR/AR等新技术,把岭南文化推广得更广,让年轻人愿意了解并接受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这四个方向其实都是在强调媒体不只是做新闻,更是要推动“媒体+”,要和科技、文化、商业深度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转型,不被时代淘汰。

2

广东媒体曾经是全国新闻行业的标杆,“东西南北中,做新闻去广东”是当时不少媒体人的信仰。从羊城晚报的全盛时期,到南方周末的犀利笔锋,再到南方都市报的市场化先锋,广东媒体敢闯敢试,在全国新闻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变革。然而,近年来,广东媒体的改革似乎陷入瓶颈。

胡劲军履新后的首次公开发声,场合选择在新闻媒体,恰恰说明了他对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高度重视。

广东主流媒体要如何突破?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就是一次尝试,以“媒体+产业”、“文化+科技”、“思想+技术+艺术+美学”融合的模式,探索转型路径。而这次大会提出的“五大优势”和“五项举措”,也明确了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方向,核心在于政策支持、产业生态培育、文化资源挖掘、人才引进、关键技术攻关。

值得注意的是,胡劲军不仅有丰富的新闻媒体管理经验,还曾任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并推动过迪士尼项目落地。丰富的履历,使他具备了跨越新闻媒体、文化产业和影视行业的综合视野。他的管理经验不仅涉及传统媒体,还涵盖了文化产业开发与市场化运营。这意味着他可能会以更开放的思维,推动广东新闻、文化、数字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广东媒体从内容供应商到生态构建者的质变,使媒体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是成为文化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的媒体变革不仅是内容层面的创新,更是产业模式的升级。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本土IP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上升。《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表明,优秀的文化内容加持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作品。对于广东而言,如何借助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将岭南文化与数字创意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爆款”,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文化出海的重要课题。如果广东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或许不仅能重塑本地媒体生态,更可能在全球数字创意产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3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是全国最受关注的省委宣传部部长之一。

广东的特殊性,既体现在经济地位上,也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上。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广东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的重要性,也让广东媒体的改革具有全国性影响。

广东拥有全国最完善的产业链和最活跃的民营经济。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意味着广东的媒体具备更强的市场化土壤。在报业和电视业的黄金时代,广东媒体能迅速商业化,靠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即便到了今天,新媒体、短视频、MCN机构的兴起,依然能看到广东在媒体产业链上的活跃度。广东的媒体改革,能否借助经济优势再次突围,成为全国媒体行业的风向标?这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

广东不仅经济发达,文化也极为多元。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东有粤语文化圈、潮汕文化圈、客家文化圈,同时还受到香港、澳门的深刻影响。在数字时代,这些文化基因让广东具备了跨区域、跨语言传播的独特优势。例如,广东的短视频内容在海外华人圈层中很受欢迎,B站、抖音等平台上许多带粤语特色的内容深受年轻人追捧。如何利用这种文化多样性,打造适应全球化传播的媒体内容,也是广东媒体改革可以突破的方向。

广东不仅是经济大省,还是科技强省,拥有华为、腾讯、大疆等世界级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腾讯为例,它不仅是社交平台巨头,也深度涉足内容产业,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内容生态都已经成为新媒体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广东媒体如果能更好地借助本地科技资源,加快数字化转型,就可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广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媒体不仅要服务本地,更要承担起向全国乃至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因此,广东媒体的改革,不仅仅是行业自身的升级,更是关乎全国乃至全球华语媒体生态的变革。

在新的历史节点,广东媒体的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涉及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商业模式、管理体制的全方位革命。胡劲军的到任,恰逢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位兼具传媒情怀与产业视野的跨界高手,能否带领广东媒体重新"杀出一条血路",非常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