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书兰
今年开春之后,有三位先后溘然而逝的朋友,对于他们突然的离世,我有点不知所措。如果说相识即是缘,那么我们的缘不算深,但也不算浅,将会在我的心里各留下一点位置,也将在云影波光中,想起相逢里的点点滴滴⋯⋯
今年2月11日孙观琳老师走了。孙老师生于1939年的南京,那是中国全面抗日时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62年来香港,旋即在珠海书院文史系深造,毕业后在苏浙小学和城市大学语文研习所任教,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是一位资深语言教育工作家。认识孙老师是2003年我刚刚加入香港音乐及朗诵协会担任普通话朗诵比赛评判和全港青年学艺创作大会的评判老师而认识的,孙老师和蔼可亲,当我在评判工作上遇到一些麻烦时,她真诚的给予意见并鼓励我。
孙观琳老师是一位资深语言教育工作作家
孙老师与蔺先生结缡66年,相敬如宾,恩爱如新
我们有一班定期饮茶的朋友,孙老师会买些美食带回家,给她的丈夫蔺先生,或与蔺先生一起出席我们的聚会,他们俩夫妻相濡以沫,鹣鲽情深六十六年。
孙老师甜美的笑容,银铃似的声音,令人难忘与怀念。
梁立新先生是福建永春人,生于1952年的香港,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部,今年3月17日突然离世,距离他1月30日入院,前后才一个半月;平日生龙活虎的他,突然离世,的确让亲友感到错愕与震惊。
身高180公分,一头白发,喜爱穿鲜绿色的衬衫,鹅黄色的长裤,再配上一条名牌的皮带,对于他这般敢于创新的搭配,令我十分佩服。梁立新是一位老饕,知道哪一家餐厅的哪一道菜是招牌菜,又是人没吃,手机先吃的美食家,作为他的朋友,经常会收到一张张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图片。他热情好客,谈笑风生,喜欢结交天下朋友,朋友都喜欢他。记得在疫情期间2021年10月11日两个八号风球(强烈台风),狮子山风球还没走,圆规风球已到,两面夹袭下,我们约在镛记酒家餐叙,玻璃窗外刮着强风飘着疾雨,餐厅内只有我们一桌客人,他拿出一瓶珍藏50多年的老茅台酒助兴,此情此景让人难忘。
2021年10月11日两个强烈台风夹击下,我们在中环的一家酒家欢聚。梁立新拿出珍藏50多年的茅台酒助兴。梁立新(左一)
梁立新(后立右二)
据他的千金欣怡说,春节期间有一些不舒服,走路喘气,有时头晕,以为他患感冒。
我说,梁立新是个好命的人,他来到这世上73年,可说是丰富多采,自由自在,潇洒走一回。
陈能济(济哥)音乐大师出生于1940年印尼,13岁时跟随父母返回内地,在厦门集美中学启发了他一生的音乐梦,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1973年来香港,开始他追梦圆梦的音乐人生,2015年获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颁发“音乐成就大奖”,今年3月18日济哥离开了我们。他经历结婚与离婚,诚如他所说“我的一生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我们客观的说,他心无旁骛把一生奉献给音乐。
陈能济与周光蓁音乐历史学家
陈能济获2015年终身成就奖,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提供图片
2021年2月11日陈能济赠送《我的音乐梦》给作者
认识济哥是吴碧联小姐介绍的,因方润华先生建议,嘱我要将我写的诗请人谱曲,碧联介绍济哥,原来我们三人都住在附近,我与碧联曾到济哥的家里吃晚饭,济哥热情招待,我永远忘不了他在煮汤圆的背影,他养了一条大狗,每晚都会带狗出来散步。
遗憾,我们各忙各的,有些事一搁下来就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