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毡匠村村委会里很是热闹。

“您这个表填得不对,拿过来我帮您填。”在贵南县茫曲镇毡匠村任职的返乡大学生禹亚辉,忙着帮村民填写光伏公益性岗位协议书和工作考核表,十几个村民将他团团围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禹亚辉(左一)帮助村民填表。索南扎西

2024年年底,禹亚辉通过考试正式成为毡匠村的村级事务助理员,开始了他“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奋斗之途。今年自“一宣三促”工作开展以来,禹亚辉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向群众详细讲解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中的惠民政策,确保村民听得懂、用得上,打通了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入职后,通过参与村级会议,通过‘入户敲门’行动、矛盾纠纷调解、低保入户排查等工作,我逐渐熟悉了村级事务的工作流程,并找到了日后工作的切入点和出谋划策的方向。”禹亚辉笑着说,“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众,我还努力学习藏语的一些日常口语,村民都夸我进步快。”

“这孩子工作特别认真,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问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大家都很喜欢他,也很支持他的工作。”毡匠村村民马录连连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禹亚辉(右一)走进养殖户家中开展调研。索南扎西摄

在完善基础服务的同时,禹亚辉聚焦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探索特色种植养殖、农家乐等富民项目。目前,禹亚辉正协助村两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获得了村两委和村民的认可。

“年轻人踏实肯干,融入群众也快,为村两委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茫曲镇毡匠村党支部副书记何建勇对禹亚辉工作给予了肯定。

从高校学子到乡村振兴排头兵,禹亚辉的成长轨迹印证着新时代青年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如今,像禹亚辉这样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不断挥洒着智慧和汗水,立足岗位,奋勇争先,让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渐渐成为现实。

贵南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多杰见参介绍,近年来,贵南县采取“五个一批”措施,扎实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截至目前,实现村两委成员及后备村干部中共有大学生176名、覆盖75个村,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26人、占比34.7%,“一村一名大学生”覆盖率100%。

一批批返乡任职的大学生正担当起“头雁领航”的责任,他们带着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活力投身乡村,成为广大村民的“代言人”、富民兴村的“当家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张莉萍、索南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