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并于2008年基本实现全覆盖。2018年起再次实行机构改革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划归国家医疗保障局执行,原本的纸质医疗证也变成了现在统一的医疗保障卡,新农合政策使我国9亿农民也享受到了医疗保障,大大减轻了患病家庭的生活压力。
然而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惠及全民的政策,是由一位农村赤脚医生发明首创的。
他叫覃祥官
1966年8月10日,是载入新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第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在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杜家大队悄然诞生。
创办这个合作医疗室的人就是覃祥官。
1933年9月26日,覃祥官出生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公社一个叫杜家村的村庄,少时的他因家境贫困只读过两年私塾。1960年代,勤劳肯干、为人踏实的覃祥官被选为生产大队副队长。
覃祥官所住的村子地处深山,满山遍野的中草药,是这些缺医少药的村民平时治疗诸如感冒等小病的良方,覃祥官偶尔也会上山采药,回来熬成药汤给病人治病,一来二去他对草药产生了兴趣。
然而这些草药应付日常疾病没有大问题,可当真正的大病来临时,就显得无能为力。那时候卫生和医疗条件都非常差,一次一户人家的小孩儿一病不起,试了山村里几乎所有的偏方都不见起效,只好日夜兼程送往100多公里之外的市医院救治,然而由于路途遥远,耽误了病情,最终还是没能救回这个弱小的生命。
给乡亲们问诊的覃祥官
这件事没过多久,一场更可怕的流行疾病降临到了这个本就贫瘠、缺医少药的山村。百日咳、麻疹、脑炎纷至沓来,整个乐园公社1000多人染病,杜家大队在同一天竟有4个幼儿因患麻疹夭折,一名农妇由于全身疥疱感染,肿痛难忍,选择上吊自杀……
此时已任乐园公社卫生所医生的覃祥官,内心被山村里因疾病而发生的一幕幕悲剧深深刺痛了。
他为自己的束手无策懊恼不已。“如何才能改变山村缺医少药的现状,如何让村民患病时得到科学及时的治疗”,这些问题像石头一样压在覃祥官的心头。
放弃铁饭碗 回村当上赤脚医生
就在覃祥官一筹莫展的时候,长阳县卫生局派卫生队前来驰援,在给患者医治过程中,面对山村流行疾病救治问题和缺医少药的难题,大家进行了讨论。
在一番讨论和脑力激荡之后,覃祥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我们能不能采取和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类似的模式,乡亲们看病吃药难,能不能也搞合作医疗卫生室?
众人一听,一致表示赞同,然而现实问题是,在哪里办一个这样试点型的合作医疗卫生室呢?卫生室的医生又由谁来当呢?
覃祥官自告奋勇地表态,我来当。他又联系杜家村生产大队队长覃祥成,决定以杜家村为试点创办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
就这样,一个乡村医生,加上一群村组干部,他们以最赤诚的爱民之心,为解决当时整个中国农民缺医少药问题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淳朴的乡亲们,对覃祥官放弃公社医生的“铁饭碗”回来创办村合作医疗卫生室的事,非常感动,更是鼎力相助。乡亲们你一元,我两块,没几天就凑拢了300多元。
接下来覃祥官又将合作医疗的“办医方针”归纳为这样几句话:
“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三土(土医,土药,土洋结合)四自(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群众看病只交5分钱挂号费,药费在合作医疗基金里报销。”
令覃祥官和一众乡亲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深山自己摸索创办的这个村办合作医疗卫生室,一下子竟然在全国范围内出名了。
合作医疗登上了《人民日报》
当时,整个乐园公社有19个生产大队,4000多农民。如果要对这么多人实行“看病不要钱”的政策,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一开始有人觉得风险很大,实施有困难。
时任乐园公社党委副书记的肖锡政,觉得这个担心不无道理,为了慎重起见,他在1964年—1966年间对整个公社乡亲们的看病情况做了详细的调研。
中国合作医疗发源地纪念馆在长阳建成
这次调查汇总的数据显示:3年之内,全公社农民每年人均开支医药费为0.68元。(没错,6角8分钱,现代人可能觉得匪夷所思, 6角八分钱算钱吗?别忘了,那是个挣工分的年代)根据这个结果,他提出每个农民每年缴费1元,19个大队全部实行合作医疗!
最后又针对“因公致伤致残的人怎么对待?”、“大病重病的人,如何付药费?”等细节问题,不断完善合作医疗制度。肖锡政同覃祥官等反复征求意见,根据这些意见,乐园公社创造性地制定了第一个比较规范性的文件——《合作医疗50条管理制度》。
1966年12月4日,乐园公社党委副书记肖锡政以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在大会上郑重宣布:“从1967年1月1日起,全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发表了《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长篇报道,给予覃祥官创办合作医疗卫生室的事迹极高的评价,并对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新型医疗方式给予肯定。
报道一出就相当于上了一次全国热搜,一时间,覃祥官和农村合作医疗一起出名了。
封侯非我愿 悄然归隐
伴随“农村合作医疗”的轰动全国,覃祥官的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他曾出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大会,会议期间,他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到了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菲利宾总统夫人就曾效仿覃祥官的经验,在萨尔省塔乃山区办起了合作医疗卫生室。
最令覃祥官终身难忘的是,他曾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大庆。覃祥官应邀来到首都北京,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覃祥官还曾荣幸地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6年,已经担任长阳县委常委的覃祥官接到省委通知,要他赴省城上任,担任卫生厅副厅长,并要他将妻子女儿的户口一起调到武汉。然而,调令把质朴的覃祥官吓了一跳,他一辈子生活在湘西这座大山里,他舍不得养育自己的大山,舍不得乡亲们,舍不得亲手创办的合作医疗卫生室,他大心眼里不愿意去当这个厅长。
为了拒绝当这个厅长,覃祥官曾专程跑到省城武汉,找到省委组织部的一位负责人,向他陈述了不想任职的三条理由:
“一,我是学医的,从政的水平低,当不好这个‘官’;二,我出生在山区,成长在山区,离不开山区;三,合作医疗搞起来容易,要巩固难,山里更需要我。”
然而上级领导明确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覃祥官只好暂别故乡,到省城上任。不过,他没有转户口,也没有带家属。就这样,他成为当时可能是湖北唯一拿工分吃口粮的副厅级领导干部。
上任之后,覃祥官对机关工作并不适应,没有人找他治病,没有地方采药,也没有人拉拉家常话。越闲,他心里越不安,时间越长,他回到山里的原意越浓烈。
上任厅长3个月之后,覃祥官在省城再也待不下去了,他决定弃官回山。临走之前,他将宽敞明净的四室一厅住房交给一个缺房的职工,自己以送药种回乐园为名,从此一去不返。直到80年代初,他被正式免除副厅的职务。
老年覃祥官
2008年10月23日,76岁的覃祥官在榔坪镇乐园去世。晚年的时光他仍然享受山间生活,乐于为患有感冒等小病小恙的乡亲们免费问诊,偶尔也出席一些公益活动,在乐园地区,他一直深得乡亲们的敬重。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让我们铭记这位为中国医疗制度提供宝贵范本的人——他叫覃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