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开幕,图为嘉宾在开幕式前合影。

文丨亦凡

编辑丨漆菲

今年3月底,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与法国外长巴罗同日到访中国。再过一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预计也将来到北京,这是他自去年9月以来再次访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7日-28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就任后首次访华。

稍早前,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和意大利参议长拉鲁萨几乎同期出现在北京。后者坦言,“在被当作政治出气筒数月之后,南欧各国正在寻找替代方案”。

不仅政界要员,这个春天来华的外国企业家数量更为可观。3月28日,超过40位跨国企业高管参与了同中国国家主席的圆桌会谈。中国领导人在这场会面中表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与会企业涵盖了金融、汽车、制药、能源、机械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包括来自欧洲的15家企业代表,如德国的车企奔驰、宝马、DHL物流,法国的药企赛诺菲,以及兴业银行等。据悉,这些都是将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的公司。

除了与中国领导人的会面,大量欧洲企业家也现身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以及博鳌亚洲论坛。欧洲政商界人士的到访,离不开美国新政府上台的大背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多国发起无差别的关税战,跨大西洋关系在他的领导下产生裂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5日-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

“欧洲人尤其政要最近密集来访,主要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因为美国打算在战略上放弃欧洲。”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向《凤凰周刊》指出,“自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重返东亚和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心已经发生转移,使得欧洲在美国所聚焦对象中所占地位不断下降。尤其最近这段时间,特朗普在处理乌克兰危机时的手段粗暴且武断,引起欧洲人的强烈警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在中欧关系中,经贸合作始终是“压舱石”。中国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2024年中欧贸易额高达7300亿欧元。

投资合作方面,中欧双向投资流量持续增长。欧盟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值,累计达1850亿欧元;同期,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保持稳定,累计达1840亿欧元。

今年3月23日至24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共有21个国家86位跨国企业正式代表参加论坛。据统计,来自美国的企业有27家,而欧洲企业有28家。多位欧洲企业高管在论坛上表示,会持续在中国深耕与投资。

与中国贸易关系最为深厚的当数德国企业,目前有约5000家德企在中国运营业务,尤其在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和电子等行业。中德两国的合作重点关乎当前最重要的领域——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制造。

尽管全球经济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欧之间也常有摩擦,但中国依然是极富吸引力的投资对象。这里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还有一时难以替代的完备供应链。尤当美国不再是可靠的伙伴,欧洲国家必须着眼于更多元的市场。

“我喜欢中国的原因之一是这个国家的创新精神,这里有创新土壤和政策支持,能够释放创新潜力。”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如此表示。

康林松称,作为一家欧洲公司,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非常希望能更多地跟中国合作,同时也希望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投资,从而促进中德合作、中欧合作乃至全世界的合作。“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今年到明年我们会有更多的投资,我们将成为支持开放市场的重要力量,在释放发展动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讲话。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强调,中国是宝马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他透露说,2024年,宝马在中国市场交付了超过10万辆纯电动汽车,中国已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单一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称,中国是宝马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

据悉,宝马集团目前在华建立了四大研发创新基地和三个软件公司。自2010年以来,宝马在沈阳生产基地累计投入约1160亿元人民币,这是宝马在德国之外规模最大的投资。

咨询公司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德国汽车制造商贡献了去年欧盟对华新投资的一半。宝马已增持其在华合资企业的股份,并在最近宣布其车载辅助系统将采用与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

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中部建设了一座大型电动车工厂,这是去年外国企业在华兴建的少数制造基地之一。作为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大众还收购了中国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的少量股份。

虽然2024年中国不再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而被美国取而代之,但德国对华投资不减。中国德国商会表示,51%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加大对华投资,其中87%的企业要扩大投资的主因是不愿落在中国竞争对手的后面,这一数据比前一年提高了八个百分点。

德国商会华东分会主席克拉斯·诺伊曼(Clas Neumann)去年表示,92%的德国企业计划维持它们的在华业务。

与此同时,中国也有意扩大与欧洲企业合作,借助外资力量促进经济增长。与中国领导人的会面中,来自物流、汽车、生物医药领域的欧企高管成为座上宾。有分析认为,在这些领域,能将欧洲的技术资本和中国的制造能力强强结合。

忻华建议道,“对中国来说,应当根据自身利益行事,借助欧洲人目前希望与中国维系和发展更好关系的愿望,向他们提出我们的核心关切,撬动其决策,做出对于这些关切有利的改变。”

从欧盟层面来说,也有意扩大对华投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最近在谈及中国时,语气明显有所缓和。

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她表示与美国新政府接触是欧盟的优先事项,但同时也表示,欧盟要推动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冯德莱恩说,存在“与中国建立并深化关系”的机遇,“现在是时候本着公平和互惠的精神,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平衡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5年1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

西班牙《世界报》发文指出,过去一周在中国出现的“欧洲国家大检阅”将有助于验证中国政府作出的对欧洲企业更加开放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扩大投资和“去风险”并举

法葡两国外长到访时,正值中欧关系进入新的阶段。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亦是中葡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而在2024年,中法刚刚举办完建交50周年的一系列盛大活动。

贸易是关键对话领域,中欧不仅要解决双边之间的贸易问题,还要共同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压力。

虽然中欧贸易额巨大,但欧盟一直不满于贸易逆差的扩大,去年双方逆差达到3045亿欧元,欧洲人认为这种贸易关系不平衡,并将此归结为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基于这样的观念,欧盟先后对中国的光伏、电动车等产业发起调查,并不断谈论对华“去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4年10月30日起,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3%的关税,为期五年。

一方面要在华扩大投资,一方面又要对华“去风险”,看起来互相矛盾,但忻华指出,欧洲人认为这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他们认为这是出于维护欧洲的利益”。

忻华解释说,为了抗衡美国的压制,欧洲需要和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关系,但又认为,不能让这种合作损害其最核心的部门与产业。“比如电动车,这与绿色转型、新能源产业相关,所以他们会在该领域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但在传统制造业,比如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和化工业领域,欧洲人尤其德国人已经习惯与中国合作,并想要进一步推进这种合作。”

3月27日和28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与中方多位官员在北京举行会晤,欧委会将此行的主题归纳为“改善和重新平衡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欧方信息显示,双方讨论了关键市场准入、电动车供应链等议题。

谢夫乔维奇在此行前的听证会上表示,计划利用访华之行,讨论“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如何推动欧盟价值链和技术的发展”。

针对中国电动车开征关税的问题,中欧持续保持沟通。除了与欧盟官员讨论,中方也和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对话。3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齐普策,双方就宝马集团对华合作、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王文涛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个别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给全球经济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历史多次证明,关税战、贸易战只有双输的结果。中方期望与欧方一道,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柱,为世界注入确定性、稳定性。

解决贸易摩擦也是法国外长来访的重心,他在北京与中方官员会晤后,第二天前往上海,参观了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建设的制氢厂,并出席了法中商业论坛。

3月27日,巴罗在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面时表示:“法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战,主张就贸易问题进行对话,特别是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对话。”巴罗强调,法国非常重视在“限制措施下”保护其干邑白兰地和雅文邑生产商。“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快速解决这个问题,这将使我们能够将精力集中在积极议程的框架内为未来建立伙伴关系和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法国外长巴罗举行会谈。

去年10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新关税的税率从30.6%到39.0%不等。这一措施是针对欧盟此前通过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反制措施。

法国受此影响较大,尤其是知名品牌轩尼诗和人头马等。数据显示,2024年法国白兰地对华出口总额为17亿美元,占中国烈酒进口额的99%。据法国全国干邑行业间管理局(BNIC)的统计,受到中方反倾销措施的影响,2024年法国白兰地对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近四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法国受影响最大。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3月特朗普威胁要对欧盟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一旦实施,将对法国酒商造成毁灭性打击。

除了双边问题,如何应对美国关税威胁是中欧的共同课题。来华之前,谢夫乔维奇刚刚访问了美国,其间同美国商务部长和贸易代表会面,试图说服美国人相信关税战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但谢夫乔维奇承认,“与华盛顿的谈判进展甚微”。就在他访华之际,特朗普宣布对美国进口的汽车和汽车零件征收25%的新关税。

此次访华,谢夫乔维奇还出席了由中国欧盟商会主办的活动,与欧洲商界领袖见面。据悉,他在商会活动中延续了冯德莱恩此前演讲中的论调,进一步凸显欧盟态度的转变。访华结束后,谢夫乔维奇在社交平台X上发表了一篇有关他与中方会晤的帖子,称:“我们在解决双边和全球问题以及彼此分歧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在忻华看来,中欧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政治和经济制度等,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中欧在很多问题上有着根本性分歧。即便如此,中欧关系的整体趋势是不会变的——“有些领域存在冲突和竞争,有些领域进行合作,二者并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乱交织下如何深化合作?

除了深化经贸合作,中欧也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进行了磋商。对法国而言,尤其希望中国能在俄乌局势中发挥更多作用。巴罗提到,法中两国必须“协调促进乌克兰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他补充道:“中国应发挥作用,说服俄罗斯带着严肃、善意的建议来到谈判桌前。”

巴罗落地中国的第一站,来到有着深厚中法交流基础的北京语言大学。他参观了今年6月即将落成的中法人文交流空间,并面向师生发表演讲。他从两国交往的历史说起,强调两国关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表示:“2025年两国合作有三个优先事项:推动解决国际危机、开展人文交流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外长巴罗访问北京语言大学。

巴罗提出,这个世界不应以“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来划分。“真正的分界线是基于公正和法治的国际秩序。一方是法治的拥趸,另一方是粗暴武力的支持者……”他对在场的学生们说道,“在这个全球化受质疑、民族间壁垒高筑的时代,你们是连接欧中、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珍贵桥梁。”

王毅在同巴罗的会面中回应称,今年是中法关系新甲子“开局之年”。中方愿同法方一道,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元首共识为引领,规划好双边重要议程,加强各领域各层级对话,超越分歧、深化合作。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双方要展现大国担当,加强战略协调。

在和葡萄牙外长的会面中,王毅传达了同样的讯息。外交部官网显示,王毅指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团结合作是各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世界只能向前走,不能倒退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王毅还表示,中方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保持战略自主,愿同欧方坚持伙伴定位、扩大开放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

忻华指出,从欧洲政要访华时的表态来看,他们也是想让美国人看到,即使离开美国,欧洲一样能处理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关系,并能按照自己对于地缘政治的考量来做事。“这既能凸显自己相对于美国的独立性,也能凸显欧洲在整个国际地缘战略竞争中的重要性。”

对中欧来说,合作不仅限于政治和经贸领域,近期一系列访问也涉及人文交流、气候合作等领域。

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提到,越来越多葡萄牙人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了解中国,双方可加强文化、教育领域合作,增进人民相知相亲。这场会晤后,葡萄牙于3月28日宣布成立孔子学院联盟,由当地5所孔子学院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5日,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

据中国驻葡萄牙大使赵本棠透露,中国也对葡萄牙提出要求,希望为中国公民入境提供便利。去年10月开始,中国放宽了对葡萄牙公民来访限制,允许免签入境。赵本棠说,已就此问题与葡政府沟通多次,相信葡萄牙外长访华期间,双方也讨论了这个问题。

法国外长来访也将文化交流作为重要一环。巴罗访问北京语言大学时告诉在座的法语系学生,法中不仅要共同保护多边主义,维系对话,解决国际危机,还需要保持人文交流,互相了解彼此生活方式、学习对方语言。他鼓励年轻人们都去对方国家看一看。

巴罗提到,目前法国有2.7万名中国留学生,但只有1000多名法国学生在中国留学,这个数量实在太少。他提到“3年1万,欧洲翻番”倡议,这一倡议是去年中国领导人访问法国时提出的,即“推动未来3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1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此外,巴罗还强调了法中需要强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挑战也是中法之间的一大合作领域。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然而几乎所有气候行动领域的进展都过于缓慢,美国则再次退出应对气变之列。巴罗在演说中提出,法中应共同发声,带动其他国家的气候雄心。他指出,两国在新能源和去碳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法国企业道达尔也在这方面为中国提供了支持。

3月24日,道达尔能源首席执行官潘彦磊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道达尔能源每年向中国提供超过5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并计划未来提供更多以助力中国实现脱碳目标。道达尔还在光伏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和中国合作伙伴成立了合资企业,以自有品牌来设计、生产、销售高效的太阳能组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达尔能源首席执行官潘彦磊已连续十年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中法亦就《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发布联合声明,声明提到,中法双方承诺,在多边框架内为当今时代重大挑战提供合适的应对方案。一些国家从科学共识上倒退、从多边机构退出,这只会让我们进一步坚定决心并加强行动。双方重申,在现有的最佳科学基础上,考虑各国不同国情,采取并加快集体行动。

(实习生施晓雨对本文亦有贡献)

排版 / 王莆率

你怎么看中欧合作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