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怕是“死定了”,因为它触碰了两条红线,哪怕只碰到其中一条,就难以存续,更何况现在两条红线一起踩中,注定要走向末路。

第一条红线,百万医疗险违背了医疗改革的核心——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曾经,百万医疗险因价格极低、报销额度极高,让所有人都心动不已,包括我最初也对它产生过误判。

但如今回头看,在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约束下,百万医疗险沦为了一个笑话。这里简单解释一下DRG,大家应该都点过外卖,点完后软件会告知外卖预计送达时间,如果超时,外卖小哥会被罚钱。

但你会发现,即便超时会被罚款,外卖也很少提前送达,基本都在软件预估的时间点前后。因为要是外卖小哥提前太多送达,系统会记录下来,下次其他外卖小哥送同样路线,就都得按这个提前的时间送达,那所有外卖小哥都得累坏了。

DRG改革也是同理,医保局会给每种病设置费用上限,超过上限会被处罚。可要是医院治疗某种病的实际开销比医保局设的上限低很多,明年DRG系统就会按这个较低的实际支出重新设置一个更低的上限,这样医院经营就更困难了。

所以医院会尽量让实际治疗费用无限贴近当前给出的费用上限,允许上下有小幅度浮动,但不能太大,这和外卖小哥送外卖的时间原理一样。这就好比把百万医疗险的根基给切断了。

百万医疗险存在的根基其实是过度医疗,具体时代背景解释起来有些敏感,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只需知道它原本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看病难、看病贵不仅让患者自己花钱,医保基金也大量支出,毕竟医保是按比例报销的,患者自费1元,医保基金差不多就要给医院出1.5元。

结果,患者为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花了很多钱,医保基金也面临亏损风险,最后受益的只有医院、药厂、医疗器械公司这类医疗复合体。这次DRG改革信号很明确,所有过度医疗都必须彻底停止,想从医保基金“薅羊毛”的都没机会了。从医疗报销角度看,百万医疗险助长了医疗资源浪费的风气,即便从讲政治的角度考量,它也注定要被淘汰。

所以我们看到,目前所有保险公司新推出的医疗险,都试图在DRG制度下寻找出路。最典型的就是院外药物购买。DRG主要限制医院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药店购药受的限制相对较小。但医疗险能解决在药店买药的问题吗?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行。因为如果保险公司直接承诺药店买药都给报销,那估计得赔惨了。DRG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政策制定、执行、反馈及后续调整的过程。而且之前保险公司卖医疗险的理赔数据,都是基于医院治疗费用。

虽说过去过度医疗时代费用高,但也有个限度。可现在对于在医院外药店买药的费用,没人能给出准确数据作参考。为解决这个问题,保险公司各出奇招,有的用“口袋条款”限制,有的用一年期条款隔离风险,这都反映出一个问题:保险公司也不确定未来医疗改革方向。要是只有一两家保险公司这么设计,可说它们不厚道,但所有保险公司都这样,那就说明整个保险行业都很迷茫。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难以解决。

退一万步讲,就算百万医疗险解决了院外购药问题,就能度过难关、重新崛起吗?很遗憾,还是不行,因为百万医疗险自身的逆选择风险带来的“死亡螺旋”问题依旧没得到解决,这就是它触碰的第二条红线。这段时间我没怎么提逆选择风险和“死亡螺旋”,不是因为这问题解决了,而是DRG来得太快,对百万医疗险冲击太大。

这就好比一个癌症晚期患者,在去医院做放疗路上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器官大出血休克了。这种情况下,患者到医院是先做放疗,还是先进抢救室保命呢?DRG就是那场严重车祸,而百万医疗险逆选择风险带来的“死亡螺旋”就是癌症重疾。

百万医疗险本质上都是一年期保险,不信你打开自己的百万医疗险合同看看保障期限,一定是一年,无一例外。这意味着保完这一年,保险公司对你就没义务了,如果不想继续卖给你,直接停售就行。那么,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愿再卖呢?

一定是你出险了,或者身体有其他异常。要知道,身体有异常或已出险的人,身体状况比健康人群差,疾病新发和复发可能性更高。举个极端例子,得过癌症的人,再次得癌症(无论是新发还是复发)的概率,比健康人群高很多。

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拒绝续保,从它的角度看,合同已终止,找个理由不卖天经地义。但从消费者角度,对于既往症,医疗险通常默认全部免责。所以要么因身体异常买不了医疗险,要么买了也会被排除相关责任。

你可能会说,现在还有很多保证续保20年的百万医疗险可买。但我可以说,这种产品最终会贵到你买不起。这就涉及逆选择风险问题了。

要知道,保证续保20年的百万医疗险是允许涨价的,虽然每年涨价幅度不超30%,但当一款医疗险涨价30%后,还继续买的会是什么人呢?一定是之前理赔过,或者身体已出现异常的人。因为市场上医疗险众多,一款涨价了,身体健康的人可以随便换一款。但前面提到,身体有异常和已理赔过的人再次得病概率比健康人群高得多,所以继续持有原百万医疗险的人理赔概率更高,这就迫使保险公司继续涨价。

这样一来,部分身体虽有异常,但还能通过其他医疗险核保的人就会选择换保险。最终,持有的医疗险保障的客户就变成大量身体异常、随时可能复发或新发疾病的人,保险公司只能继续大幅涨价。

到那时,保单价格会贵到让人无法接受。不信的话,我做了个表格,大家可以看看,按照每年涨价30%的幅度,一款顶级性价比的百万医疗险,在20年保证续保期内,价格会膨胀成什么样。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最晚能在50岁购买保证续保20年到70岁的百万医疗险,如果一直不涨价,20年总保费是65033元,但陷入逆选择风险后,最后的保费会高达450万。要知道,这款保险报销额度才400万,而且这还只是保证续保期间。

要是保证续保期结束,产品停售,在这种极端苛刻的情况下,还持有百万医疗险的人,你觉得还会有保险公司愿意卖给他们保险吗?所以啊,百万医疗险一定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抛弃你,或者在你需要时,你根本买不起,这就是我之前无数次说百万医疗险是“渣男”的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百万医疗险死定了,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宏观层面,在以DRG为代表的医疗改革面前,失去存在价值,成为医疗改革的牺牲品。第二种是微观层面,每个购买百万医疗险的人,在逆选择风险中,要么放弃百万医疗险,要么被百万医疗险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