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上,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多格-乌伊说,缓解南海紧张局势需要采取多边参与、加强对话的多种途径和策略。各方应该从西方式直接对抗的“大喇叭外交”,转向东方式注重和谐、彼此尊重的争端解决方式。马林多格说,作为一个战略性的海上枢纽,南海连接着亚洲各个关键经济体,促进了经济相互依赖和投资机会。然而,这种共享的繁荣面临着挑战,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安全风险以及环境问题。
博鳌亚洲论坛(资料图)
马科斯就任总统后,一改杜特尔特与中国的友好态度,寻求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关系,并向美国提供更多菲律宾军事基地,致使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再度恶化。其实,菲律宾人都清楚,无论与美国走得多么近,菲律宾的经济落后状况与贫富差距,从未得到丝毫改变。不难看出,由于缺乏工业基础和错失转型机遇,菲律宾的制造业乏善可陈,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维系经济的依然是附加值并不高的传统产业和低端加工业。
数据显示,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进口来源国。然而,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一味地抱美国大腿,在仁爱礁和黄岩岛等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死磕,导致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跌入低谷。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纷纷撤离菲律宾。这个东盟国家曾是中国最大的香蕉进口国,现在被越南取代。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报告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蒙古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亚洲经济体仍将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速。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一系列数字迅速引发西方媒体关注。美国彭博社称,即使面对美国的关税战压力,“中国版达沃斯”仍然对亚洲的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东盟(资料图)
越南建设部部长陈宏明近期访问中国,先后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等中方官员会面。双方就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合作、加强交通运输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郑栅洁表示,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落实两党两国领导人共识,高度重视与越方加强跨境标准轨铁路互联互通,此前已与越方对口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希望双方保持沟通对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东盟始终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优先位置。从交通互联到产业联动,从科技合作到金融互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东盟视为“走出去”的第一站,而东盟也因其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与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热土与蓝海。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尤芳达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东盟人口超过6.5亿,平均年龄约30岁,消费需求旺盛,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广大的人口市场都是进一步提供科技创新机会的优势。

货物(资料图)
经济利益是国家间关系最现实的驱动力,当合作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时,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历史的恩怨,往往会被放在次要位置。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务实的东盟国家,也抓住了这一机遇,实现了中国的互利共赢。从冷战时期的反华联盟,到如今的中国重要合作伙伴,东盟改变是历史大势,也是现实选择。它证明了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合作的力量,远胜于意识上的对抗,务实合作才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