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悉王桂君恩师仙逝,万分悲痛,想起很多年前以《运中的“王者之师”》为题记述的运河中学常永山老师、罗德安老师与王桂君老师,如今都已先后离世,邳州教育界一代宗师群星陨落,悲夫哀哉!现将旧作重发,并谨撰挽联,寄托哀思:“难忘师恩似海莘莘学子扬帆远航自豪王者之师,牢记教诲如山灼灼桃李勇攀高峰光大君子风范。”

——题记

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运河中学有三位在各自学科称王的老师,他们是物理常永山老师、化学王桂君老师、数学罗德安老师。学校内外,人们以“物理王”、“化学王”、“数学王”美誉之。他们不仅是运中和邳州教育界的明星人物,也是邳州乃至徐州的明星人物。在我们心中,既崇高,又亲切,是真正意义的师者。

最早认识常老师。七十年代初上初中,他任连长,也就是年级组长。学校刚复课,政治活动占一半,其余时间大都学工学农。常老师是活动总指挥。激情,机敏,精力充沛,活力四射,表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我们连和他当班主任的排(班级),次次活动,都是全校第一。学农,他身先士卒,稻地拔草,割麦运麦,最快最好。抢收抢种,他主动延长支农时间,赢得当地农民褒奖,累得我们暗暗叫苦。

常老师时值盛年,英姿勃发,活泼开朗,朝气蓬勃,平易近人,极富幽默感。他谈吐率真,嗓门老高,和谁都有开不尽的玩笑。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大踏步向前急迈。无论谁和他在一起,总能被他的活力强烈感染。一个南方人,全方位融入当地生活,无论教书还是其他活动,都全身心投入,做到最好,难能可贵,彰显出他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个性如此张扬,在那个循规蹈矩的年代里实属罕见。

上初中时常老师没教过我们课。王老师和罗老师都教高中,只耳闻他们教学如何神奇,仰慕钦佩之情,直如绵绵长江之水。

上了高中,三位“王者之师”全数给我们上课,着实令我们兴奋不已。恰值教育回潮,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三位老师倡议下,我们班带头恢复了晚自习。

名不虚传,听三位“王者之师”讲课,如沐春风,是莫大享受。

常老师是激情型的。他嗓门高,底气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仿佛从他嘴里吐出的任何一个字,都极其重要。而他那略显尖利的南方口音,极具穿透力和旋律感,正是“他说到哪里,你听到哪里”,想分一秒钟的神都不可能。他那超高声贝的嗓音,冲出教室,回旋于整个校园。学校里流传一句话:“常老师讲课,全校人都得听。”他像一个永不停息的火车头,带着大家在知识的轨道上,呼啸前行。

罗老师是严谨型的。他语调不高不低,语速不疾不徐,语言干净利索,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就像“1+1=2”一样。在他营构的数学王国里,世界是透明的,是由抽象的数字搭起的一座座美丽的迷宫。他讲课时,教室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见。他板书一丝不苟,改作业干净利落。看似不苟言笑,严肃深沉,却几乎从未批评过谁。罗老师最令人称奇之处,是他竟然还是学校排球队教练!

王老师是温情型的。他说话慢声细语,温柔和善,婆婆妈妈,不少学生把他当父亲待。他也亲切地叫他们孩子,常把学生带到宿舍里闲侃,还会给他们做好吃的。王老师的课,特生动,语言极幽默风趣。讲化学反应,像演小品,绘声绘色,拟人比喻歇后语,用得出人意料又恰到好处。有时兴头来了,还会手舞足蹈,跳将起来。他的课,总是欢声笑语不断。

他们的课最受欢迎。学生们与其说喜欢他们的课,不如说喜欢他们的人。这,可能正是“王者之师”成功的奥妙所在吧?在那个千人一腔、色彩单调的沉闷年代,三位“王者之师”俨然成了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激发了无数学子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欢快地畅游,和他们相处的日子,令人陶醉而难忘。

改革开放后,三位“王者之师”都走上了运河中学领导岗位,形成极具战斗力的铁三角,在很短时间内,将运中打造成名闻遐迩的名校。而作为领导班子领头人的,正是像火车头一样奔驰不息的常永山老师。

如今,常永山老师已仙逝。他逝世前,正在一所民办学校担任教务工作。王桂君老师和罗德安老师还在教育战线上发挥着宝贵的余热,奔波于各个学校传帮带。偶尔在街头遇到他们,总是行色匆匆,好像正要走进课堂。

这三位老师都是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