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骂曹操,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祢正平裸衣骂贼”的桥段,京剧有“击鼓骂曹”的经典曲目。祢衡骂曹操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为曹操是汉贼,祢衡作为正义之士骂曹操合情合理。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史书中祢衡的确骂过曹操,但不是在击鼓的时候,我们还原一下历史上祢衡的形象和经历。据《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祢衡是青州平原郡般县人,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兴平年间(194-195年),在荆州避难。建安初期(196-198年),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颍川,就在身上藏着一块名刺,后来没有得到赏识,以致名刺上的字的都模糊不清了。当时汉献帝刚迁到许都,贤能的读书人、大臣谋士,都从各地集中到这里。
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后汉书·文苑列传》
有人问祢衡说:“为什么不去投奔陈群、司马朗呢?”祢衡回答说:“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有人又问他:“荀彧、赵融怎么样?”祢衡见荀彧长得帅、赵融是个大肚子便说:“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赵稚长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
其意指荀彧也就只有脸长得好看而已,而赵融则是个只会吃肉的家伙。祢衡只和鲁国的孔融以及弘农的杨修交情好。他经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孔融非常欣赏祢衡的才华,20岁的祢衡和40岁的孔融成为忘年交。
孔融写了《荐祢衡表》向汉献帝推荐祢衡,其中称赞了祢衡的才能,认为汉献帝正需要祢衡这样的人才。然而当时朝政由曹操把持,所以祢衡并没有得到重用,孔融于是又多次向曹操举荐祢衡,后来的故事大家基本就很熟悉了。
曹操听了孔融的举荐,想见祢衡,祢衡却素来看不起、厌恶曹操(素相轻疾),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任命他为鼓史,以此来侮辱祢衡,结果却被祢衡用“裸衣”的方式羞辱了一番。
孔融回来后就责备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如今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
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很生气,但因为顾忌祢衡的名声不好杀他,于是与孔融商议过后,把祢衡送到刘表那里。刘表也受不了祢衡的脾气,又把他送到黄祖那里,最终祢衡被黄祖杀害。

祢衡“癫狂”的背后
现在网友都称祢衡为“喷子的鼻祖”、“毒舌青年”,祢衡为何骂曹操呢?这个我们最好从头说起。比如祢衡本来想干什么,他又为何看不起陈群、荀彧,却与孔融、杨修关系不错?
首先要说明的是,祢衡是个读书人,他想为朝廷效力,做汉献帝的臣子!因此当汉献帝迁都许昌后,祢衡才怀揣着“名刺”寻求仕进之路。孔融的《荐祢衡表》是给汉献帝的,不是给曹操的,不过当时朝政已经为曹操把持,汉献帝什么态度已经不重要了。
然后就是祢衡对陈群、司马朗,荀彧、赵融,孔融、杨修不同的态度了。陈群是陈寔的孙子,陈纪之子,“纪群之交”的典故相比大家都不陌生;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大哥;荀彧几乎是完美的形象,孔融、杨修也不必多说。祢衡为何对他们的态度迥然不同?
我给大家梳理一下这几位当时的官职和政治立场,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时间节点为公元198年:
陈群当时任司空西掾属,司马朗任司空掾属,这俩是司空曹操的属官;荀彧早在192年就投奔曹操,当时官职为侍中、守尚书令,赵融早年和曹操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后加入曹操集团,为荡寇将军,这两人虽然是东汉朝廷的官,但政治立场明显偏向于曹操。孔融任少府、杨修为郎中,即是汉朝的官,也是拥汉派。
因此,祢衡对这几人的态度,并不关乎他们的才能品德,只是看他们和曹操关系的远近。一句话,祢衡是因为厌恶曹操也不喜欢和曹操走得比较近的陈群、荀彧等人。那么,祢衡和曹操无冤无仇,为何如此厌恶曹操呢?
第一,祢衡性格问题,憋了一肚子气。从史书记载来看,祢衡本就是个恃才傲物的性格,有才但性格有些狂傲。本来一腔热血去报效朝廷,结果到了许昌之后发现,曹操已经完全掌控了朝政,想要成为汉献帝的臣子,几乎没有希望。
尽管有孔融的举荐,但没有曹操的认可,祢衡啥也不是。所以曹操想要见祢衡的时候,祢衡已经憋了一肚子气,怎么会对曹操有什么好感呢。当时想入朝为官,首先要经过司空府,经过司空掾属陈群、司马朗的举荐,所以才有人建议祢衡去拜访这两位。
第二,是曹操先动手的。另外需要说的是,曹操和祢衡的冲突,是曹操先动手的。因为孔融写了一篇举荐表,把祢衡夸上了天,结果曹操却任命祢衡为鼓史,想要羞辱他。所以祢衡就如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一样愤怒,拄着拐杖在门口大骂曹操也就不足为奇了。
祢衡其实不过是加强版的孔融,孔融是坚定的拥汉派,所以后来经常怼曹操,最终被曹操杀害。祢衡不过是比孔融更偏激一些,更早看出了曹操的嚣张跋扈,而且又是曹操侮辱祢衡在先,所以祢衡的反应也就说得通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