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企业中,各种规章制度压得员工透不过气。

指纹打卡机滴答作响,报销单上盖满红章,带病工作被歌颂为“敬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苏州这家企业却像一股清流,用近乎“叛逆”的管理方式,撕开了传统制度的裂缝。

这里没有打卡机,报销无需层层签字,员工若带病上班反而会被罚款。

更令人咂舌的是,这家公司不仅经营得很好,管理方案还被哈佛商学院奉为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任的力量

清晨八点半的苏州工业园区,地铁口涌出的人群步履匆匆,有人啃着包子狂奔,有人边跑边整理领带,迟到一分钟,全勤奖泡汤,这是无数打工人的日常焦虑。

但德胜公司的员工却显得格外从容,有人甚至会在路边买杯咖啡,慢悠悠晃进办公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里没有打卡机,上下班的时候不用打卡,而迟到也不会被扣钱,全凭自觉。

公司员工手册的首页写着一行大大的文字:“公司永远不实行打卡制”。

当同行们得知德胜公司的做法后都嗤之以鼻:“不打卡?那员工不得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德胜的创始人聂圣哲态度坚决:“打卡的出发点就是不信任,如果你连员工几点到岗都要监控,还谈什么尊重?”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放任反而让迟到成了稀罕事。

一名老员工坦言:“公司这么信任我,我自然要对得起这份信任,真有事耽搁了,事后多干点补上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逆向思维的管理哲学,源自聂圣哲的亲身经历。

上世纪80年代,聂圣哲曾在安徽大学任教,他曾目睹高校里刻板的考勤制度如何消磨教师热情。所以在他多年后创办德胜时,决意撕掉“监控”的标签,用信任重构劳资关系。

如今,德胜的员工流失率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事实证明,只有老板把员工当人看,他们才会把公司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助报销制度

如果说取消打卡是打破常规,那么德胜的报销制度则堪称“疯狂”。

在大多数企业,报销是一场漫长的闯关游戏,填表、找领导签字、等财务审核,流程动辄耗费数周。

但在德胜,报销只需两步,填单、领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审核,没有签字,财务人员唯一的工作是给报销者念一段《声明》:“我保证本次报销真实无误,如有虚假,愿承担一切责任。”

起初,连财务主管都心里打鼓:“万一有人虚报呢?”

聂圣哲却说:“制度越复杂,漏洞越多,不如把选择权交给员工的良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令人惊讶,十年间,德胜年均报销金额超千万,却从未出现恶意欺诈。

一名员工曾因误填交通费多报了20元,次日主动退还并道歉,聂圣哲得知后,反而给他发了500元“诚信奖金”。

这场良心实验的背后,是德胜对人性本善的笃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食堂的投币箱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员工就餐只需往箱里投5元,无人监督,但二十年来从未少过一分钱。

一名清洁工的话朴实却深刻:“公司连钱都放心交给我们管,谁好意思贪小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许带病上班的“霸道条款”

2021年冬天,木工小李重感冒,仍坚持到岗赶工。

主管发现后,当场开出一张100元罚单:“公司规定,带病上班罚款!”

小李懵了:“我自愿加班,怎么还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管指了指墙上的标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病了不休息,既拖累效率,还可能传染同事。”

这条“霸道条款”,同样和聂圣哲的一次经历有关。

聂圣哲早年在美国工作时,曾目睹一名华人员工高烧39度仍熬夜赶项目,最终晕倒在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聂圣哲定下规矩,员工每年有15天带薪病假,若隐瞒病情上班,罚款,若主动休息,公司派专人送药上门。

如今,德胜的员工病假率反而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名项目经理笑着说:“不被压榨,谁愿意装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费宿舍与5元理发

在苏州工业园,月薪过万的程序员可能要为3000元的合租房发愁,但德胜的普通木工却能住进免费宿舍。

公司自建的三栋公寓楼里,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楼下就是5元一次的理发室和1元一瓶的饮料自动贩卖机

行政主管算过一笔账:这些福利每年耗费公司近百万,但员工因生活压力导致的离职率下降了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离谱的是,德胜鼓励员工“薅公司羊毛”

学驾照?报销一半费用,没车开?租公司车,一天20元包油费,请家人吃饭?每年600元以内公司买单,给孩子送礼物?200元额度直接打款。

一名单身父亲红着眼眶说:“去年用公司的钱带儿子吃了顿肯德基,他开心得把番茄酱包都舔干净了,这哪是福利,分明是给尊严续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叛逆老板的“反成功学”

德胜的种种“奇葩”制度,离不开创始人聂圣哲的离经叛道。

这位化学系出身的老板,当过大学老师、好莱坞剪辑师、木匠学校校长,还写过诗和电视剧本。聂圣哲最讨厌“狼性文化”,他公开宣称:“别和员工谈梦想,先让他们活得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人追逐扩张的时代,聂圣哲主动将公司规模从1000人缩减到600人:“小一点,才能让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聂圣哲的办公室没有总裁门牌,员工可以叫他“老聂”。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爱不是口号,是让员工食堂的汤永远热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理念甚至渗透到产品中,德胜建造的木结构房屋,坚持用传统榫卯工艺而非钢筋胶水。

一位客户评价道:“房子要有温度,就得先让盖房子的人有心跳。”

结语

当996成为常态,当“内卷”席卷职场,德胜洋楼的存在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那些把严格管理等同于高效的偏见。

这里没有KPI暴政,没有监控摄像头,有的只是一群被尊重的人,在做着被珍视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圣哲曾说:“企业不是监狱,员工也不是囚徒,你给他们光,他们自会还你一片星空。”

或许,德胜的“奇葩”恰恰揭露了一个真相,最好的管理,从不是铁链与枷锁,而是托起人性的那只手。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也能做到如此地步,你还会想着离职吗?

信息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