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故乡的感觉真好

作者/孙树恒

当郭昕的电话跨过十二个纬度抵达耳膜时,

我正站在小舅子家落地窗前眺望着。

他的乡音像一个土坷垃落进解冻的冰面,

顷刻间裂开记忆的纹路

那些纹路与牤牛河春汛时的裂纹如出一辙,

蜿蜒着通向五十年前的黄昏‌。

我们两家褪漆的木门曾如对开的古籍,

在风蚀中彼此叩击出童年的密码。

打土坷垃仗的季节,冻土在棉手套里捂成温润的指尖,

碎雪落在睫毛上结成水晶。

总把偷烤的土豆藏在补丁口袋,焦香混着陈年棉絮的气息,

成为贯穿半个世纪时空隧道的嗅觉坐标‌。

在利和酒店的鎏金招牌,在回忆里永不褪色,

它曾是斑驳的砖墙上唯一的亮色。光斑沿着"酒"字最后一笔流淌,

在青石板路上汇成液态的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舍得"酒发布会现场,看力均的小提琴将快乐的旋律拆解成十二音序列,那样悠然自得。

琴弦震颤着割开空气,金黄的意象碎成电子脉冲,在调音台里重新发酵成液态的乡愁。

彩凤经营二十年的酒坛,此刻正在地底与树根私语,等待某个暴雨夜突然炸裂,让所有的月光都变成蒸馏的酒。

小草乐队的和声里,有麦穗在有露珠在蒸发,有老井里的月光正在酿成新的银河。

当酒液晃荡出银河的弧度。主持人说"此酒需窖藏二十春秋",掌纹里嵌进的星辰至今仍在闪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海翻转肉串的动作自带某种仪典感,

炭火将他的轮廓烧灼成皮影戏里的剪影。

羊油滴落激起的蓝烟,恍惚重现了炼钢炉熄灭前的最后叹息

我们曾将期末试卷折成纸船,看它们在炽热气流中跳起涅槃之舞。

此刻他仰头喝酒的弧度,与当年饮马槽边摔酒瓶的抛物线完美重合。

啤酒泡沫沿着皱纹沟壑下渗,像解冻的冰棱在春土上划出新生溪流‌。

当冰镇啤酒与焦香羊腰在胃里

深夜归途,车载电台流淌出草原长调。电子地图上的故乡正在经历地质漂移。吃烧烤,喝烧酒,回故乡的感觉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