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黄石村200余亩的茉莉花田,不仅是福州市首批挂牌的“一级茉莉花种植保护基地”,更承载着传承千年的农业密码,自南宋起便闻名遐迩的福州茉莉花窨茶技艺在此生生不息。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片闽江入海口冲积平原富含矿物质的砂质土地,则是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23年9月,台风“海葵”带来的特大暴雨,让这片千年花田遭遇劫难。

检察公益护航茉莉飘香
当时,山洪裹挟着泥石流淹没了黄石村附近的茉莉花田和新闽莉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库房,总体受灾面积达40余亩。

灾后长乐区营前街道及当地村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然而仍有10余亩受灾花田土壤结构破坏,被掩埋的灌溉系统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2024年3月初,关于黄石村茉莉花种植保护基地受到侵害的线索,引起了长乐区人民检察院的关注。

长乐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 程高捷:经过我们调查,黄石村的茉莉花田属于福州茉莉花一级种植保护基地的范围,基地内被砂石堵塞的溪流、河道未能及时清理疏浚,基地内种植的茉莉花的保护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春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茉莉花种植基地公益保卫战就此打响。
2024年3月28日,福州、长乐两级检察机关与两级农业、水利部门及属地街道等行政主管部门,召开公益诉讼诉前圆桌会议,开展诉前磋商,促成各职能部门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6条。

长乐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 程高捷:会后,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对《关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细致修订。他们秉承“先建后补”的暖心原则,为基地提供10余万元补助资金,给遭受灾害的茉莉花种植户送去了专项补助的及时雨。拨款15万元专门用于修复基地周边的水渠边坡和水闸水毁部分。

福州新闽莉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林永光:福州、长乐两级检察机关牵头农业部门、水利部门调查灾后情况后,为我们及时疏通了水渠,对我们灾后重新种植的茉莉花田有针对性地给予了补贴,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目前,黄石村内的修复工作正有序开展。预计将于4月清明节前完工,保障今年夏季的茉莉花生产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长乐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 林飞:一诉了之不是检察公益保护的价值追求。磋商会议机制就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提前磋商、督促整改、成效保持多个阶段的跟进监督,破解治理合力和执行到位的难题,确保公益保护取得实效。去年以来我们聚焦生态保护、安全生产、文化遗产保护等行政执法盲点,共发出磋商意见书18份,督促行政部门依法履职,以最小司法成本实现最大公益保护。
当3月春雨浸润修复后的花田,这片承载着福州茉莉花茶传奇的土地,将以焕新的姿态迎接夏花绽放。检察公益诉讼的根系也已深扎这片土地。从守护一株茉莉到传承千年茶文化,司法力量正在绘就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图景这或许是对“存续农遗文明,守望文化根脉”最生动的法治诠释。
代表委员看检察

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天龙:黄石村这个公益诉讼案件办的很精彩,相关经验还被最高检推广,值得肯定。我希望检察机关立足职能,做好服务保障,让福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更好服务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来源 | 福州广播电视台 长乐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