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我们的身边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

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

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5年

天津计划提升改造80个口袋公园

近日,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印发《天津市口袋公园、微绿地建设指南(试行)》, 对口袋公园的规模、选址、功能等进行了明确。其中包括:

  •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式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000平方米之间。面积小于10000平方米且未满足口袋公园功能的作为微绿地建设管理。

  • 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城市角落、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闲置地及其他可利用空间等零散地块,特别是居民相对集中区域,统筹规划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口袋公园、微绿地,提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结合城市微更新推进既有公共空间改造提升。

  • 原则上城市更新腾出的小于10000平方米的土地,宜全部建成口袋公园、微绿地。单块用地规模大于400平方米的城市绿地,可采取分期建设的思路逐步过渡改建为口袋公园,分期建设过程中可结合微绿地、绿道、临时停车场、驿站和其他临时服务设施组合建设。

  • 新建街区、居住区要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增补配置口袋公园、微绿地,构建布局均衡、配套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

  • 结合城市更新布局,在老旧小区、商业街区、背街里巷等更新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中布局口袋公园、微绿地,鼓励在居住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建设口袋公园。

  • 口袋公园按照面积可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小型口袋公园面积规模为400—2000(含)平方米,中型口袋公园面积规模为2000—5000(含)平方米,大型口袋公园面积规模为5000—10000(含)平方米。

  • 小型、中型口袋公园宜设置休闲游憩、儿童游戏及运动健身等功能区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区域;大型口袋公园宜设置休闲游憩、儿童游戏、运动健身、文化展示及科普教育等功能区域。

  • 新建口袋公园、微绿地,鼓励项目单位依法合规开展配套服务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 顾颖

来源 |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网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